傳統擺放與整理書籍的方式,悄悄地限制了孩子的閱讀範圍和成長。換個方式,讓孩子也能自己「策展」要讀什麼書,而且會讀更多、讀更廣,讓大人驚艷。

(親子天下提供)

不知道大人們有留意到嗎,無論是在圖書館、還是書店,多數的書都是按年齡層擺,不知不覺地,連在家時可能也是這樣整理書。久了,大人帶孩子逛書店、圖書館、或是孩子自己閱讀時,自然而然地因此被引導在某一區找書讀,好像被暗示應該讀那些書。

榮獲美國科羅拉多州優秀教學獎的資深英文老師兼圖書館員涂瑞絲(Julia Torres)在非營利數位教育媒體Edutopia為文,分享了打破孩子閱讀疆界的趨勢與經驗。畢竟,每個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喜好都不一樣,為書籍分齡不見得有標準做法和公信力,反而可能造成偏見。

涂瑞斯跟她的同事們首先突破了傳統書籍依年齡分類常用的圖畫書→橋梁書→文字書→中年級→青少年→成人的作法,嘗試以書籍類型、或是主題為主軸,提供孩子跨年齡的選擇。結果發現,不管是老師為了備課而借閱或參考、或是孩子的自主閱讀量,都大幅提升、而且更廣泛。

例如,有的孩子喜歡讀圖畫書,那麼,可以把跨年齡的圖畫書放在同一區,只要依主題和難度排列,他們就有機會看到更多選擇,可以一路讀喜歡的科學、歷史、人物或虛構故事等圖畫書,從小學程度甚至一路讀到青少年或成人的難度。

或者,也可以用主題分類,打破書籍種類與年齡的疆界。他們就發現,在讓孩子閱讀跟種族主義和平權的主題時,孩子們的閱讀範圍從包括黑人歷史的兒童圖畫書、到鼓勵超越刻板印象的現代青少年探險勵志故事、甚至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當代非小說文學《在世界與我之間》(Between the World and Me),都被孩子收進閱讀範圍。

以策展主題、類型概念排放書

這種概念正逐漸發酵。很多涂瑞絲的教育界同儕,就運用了電子書應用程式Sora,讓孩子在學校的圖書館借閱電子書,在各種課堂的閱讀和寫作、研究等功課中,讓學生自己打造參考閱讀的虛擬書櫃。

她之後發現,常有學生的閱讀清單讓她很驚訝,還有父母回饋,這大大開拓了孩子的眼界。因為這讓學生們不受限地讀更多、更廣、更難。還有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讀了在美國藍斯閱讀分級指數(Lexile)中,適合11~12年級閱讀的書。

讀更多、讀更廣,還只是開始。學生們正因此陸續有更多收穫。

涂瑞絲發現,這有助於孩子更深的知識形成與更廣的興趣探索,因為打破了閱讀的年齡限制,也預防、或挑戰了閱讀偏食。

連考試成績與學習都有幫助。在美國的許多全州或全國閱讀測驗中,電腦都會依孩子的答題狀況選擇接下來的考題難度。如果孩子有能力、而可以閱讀更難的書,就會在考試中展露真正的實力,學校可以給予合適的課程。而且,在各種閱讀測驗考試中,往往各種題材都有,如果有相關的背景知識或理解邏輯,對答題很有幫助。增廣閱讀經驗的孩子,也會有更好的能力在考試中獲得佳績。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1年05月04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