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後的11月下旬,海風冷颼颼地吹著中港溪出海口附近、苗栗縣造橋鄉的談文村。這裡有著台灣海岸線上第一個車站「談文車站」,超過百年的日式建築正修復中,即將擁有嶄新風貌。而附近的談文國小去年剛屆滿70週年,才迎接了全新改造的圖書館。換上木造地板、懶骨頭靠墊,以及整理有致的繪本和故事書,期待讓孩子流連忘返、愛上閱讀。

苗栗縣談文國小圖書館在2025年迎來嶄新風貌。(羅儀修攝)

談文國小早在96學年度,就加入了希望閱讀,負責學校閱推工作的,是二年級導師趙慶宜。她已在談文服務20年,對希望閱讀歷年的百本好書如數家珍,能隨時舉例說明如何將閱讀融入日常教學中。例如作家「湯姆牛」的《愛吃水果的牛》跟校訂彈性課程主題有關,她除了說讀故事,還會請孩子根據故事背景、起始經過和結果,畫出故事畫面。

「還好我們有希望閱讀!」趙慶宜說,早期學校的閱讀資源較少,希望閱讀每年提供精選的百本好書,是孩子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而希望閱讀護照和獎勵品,則成為許多低年級孩子親近書本的動力之一。她分享,「低年級孩子雖然識字量不多,但因為想要完成閱讀護照、兌換獎勵品,增加了主動識字的機會。」

不同學年的希望閱讀百本好書,豐富了好幾屆談文孩子的心靈。(羅儀修攝)

運用希望閱讀資源  啟發閱讀興趣

如今學校資源雖然增加了,但孩子們的專注力卻受短影音、數位科技影響,不易靜心閱讀。為了找回孩子的注意力,談文國小每年在百本好書送達學校時,都會舉辦「開箱書展」活動,讓這些精緻好書以充滿儀式感的方式亮相,成功吸引孩子們的目光。「他們看到書,發出『wow』的聲音,眼神都亮了。」

趙慶宜每年還會想方設法,讓開箱書展不只有一種。例如112學年是在學校2樓的閱讀角陳列,讓孩子自由翻閱。114學年則在學校體育館內排滿長桌,邀請全校孩子挑選自己最想看的書,優先選入該班書箱,之後各班再交換看。小朋友選書時,必須先「看封面猜故事」,說明那本書吸引他的原因,從觀察、思考中啟發他的好奇心。

114學年開學時,談文國小的開箱書展盛況。(趙慶宜提供)

談文每週一有晨光閱讀時間,每個月會安排一次全校性的閱讀活動,趙慶宜會善用希望閱讀的資源,播放「百本好書推薦影音」,先引起孩子的興趣,再進行深度提問和討論,把被動的觀看轉化為主動的思考與表達。

原來,種子真的會慢慢發芽……

「閱讀不能立竿見影,但相信養分一直都有,」談文國小校長曾瑞雲表示,有時連幼兒園的孩子也會指書中的人物給她看,流露對閱讀的喜愛。

趙慶宜老師回想,曾經帶學生閱讀作家林哲璋的《用點心學校》系列圖書,因為故事太精彩,小朋友常會追問下一集的內容。有一位孩子在國中畢業後、回到談文來找她,還會聊起那本書。「你以為小時候的他們不會記住什麼,但他們都還記得。原來,種子真的會慢慢發芽……」

出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作者:羅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