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在台灣偏遠的角落裡,有許多孩子因為不利的環境和貧富差距,陷入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疫後社會的兩極化,更讓不平等加劇。 然而,仍有2萬名教師克服交通、生活條件上的困難,選擇留在偏鄉,持續用陪伴與耐心,在第一線守護孩子。無論在疫情最艱困的時候,還是面臨教師人力荒的難題,許多老師始終保有教育的初心,用熱情照亮孩子的路。他們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們一生的導師。
從生命一開始,她就活在死亡的邊緣。剛出生 7 個月,為了防止癌細胞蔓延,她被切掉四分之三的肝臟。躺在病床上的童年裡,她唯一的娛樂是聽爸媽講故事和讀著病床邊的繪本。 2009 年,她讀海端國小五年級,那時她的名字叫楊光,喜歡吹陶笛、畫畫,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歷經辛苦的治療和父母細心的照顧之下,楊光活下來了!她還參加了希望閱讀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當年的題目是「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楊光畫了一根蠟燭,寫著:「在生命旅途中,我像一根蠟燭被點燃,從那一刻就是我『活著』的開始......,雖然蠟燭有熄滅的一天,人有死亡離開的一天,但只要曾經努力堅強的活過,一天就是一百年......。」 胡昕小五時參加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當老師更像創作 閱讀陪伴楊光走過死亡的幽谷,長大之後,她已經想不起自己經歷過的病痛,卻深刻記得她在睡前央求爸媽一遍又一遍讀過的故事。
以宋江陣、總鋪師聞名的高雄內門區,是林文祥從小長大的地方。在還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年代,廟口就是他每天玩耍的地方。他不時在腦海裡編織著宋江陣、八家將的奇幻故事。 有一回作文課,老師要同學自創童話,林文祥便把這些廟口景象鮮活地描繪出來。然後,有一天,老師突然從辦公室衝出來,對著操場上的林文祥大喊:「你要去台北了!」原來老師將他的作品拿去參加希望閱讀的「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了,他可以上台北發表作品,進行兩天一夜的學習之旅。 林文祥小六時,第二次參加繪本比賽,以作品《熱鬧》傳神表達家鄉廟會情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第一次看家鄉外的世界 在這之前,他的世界只局限於平日生活的村莊,接觸的只有身邊的親戚、鄰居和同學。小學四年級的那趟台北之行,林文祥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搭捷運、第一次去故宮,第一次登上台北 101、第一次到誠品書店挑一本心愛的書......。
「教師需要哪些支持才可能有尊嚴與幸福?」「學生需要教師哪些支持才有尊嚴與動機?」 研習場地裡,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數十位老師在清華大學陳明蕾教授的帶領下,圍成一圈娓娓訴說著自己的感想與困境。這是「教師厚學計劃」研習的一個段落,重點在討論如何照顧老師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上完這堂課之後,回去應該很久不會罵學生了,」參與研習的南投隆華國小謝文隆老師打趣地說。 教師厚學計劃更新教學策略 「教師厚學計劃」是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發起,和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以及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共同推動的教師培訓計劃。它的特色是以閱讀心理學與大腦科學為依據,針對中文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教學方法。 自從 2007 年課綱調整之後,語文課多了一堂,「多的這一節課,要做什麼?是更多的抄抄寫寫嗎?柯華葳老師當時帶著我們一起發展出厚學計劃來回應這些改變,」負責厚學計劃的陳明蕾解釋,這是一套教學的新佈局,讓老師知道一周六堂語文課,該怎麼安排,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建構他們讀寫、表達想法的能力。
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必須搭船、搭飛機、換車再轉車,凌晨 2、3 點就起床,不遠千里而來,為的是參與一場心靈、視野與腦力的交流大會。他們雖然來自偏鄉,卻被許多人所看重。國學耆老、AI 科技專家、美學大師、銀行家、企業高層,都願意傾囊相授,甚至親自招待他們參訪。因為這群人,背負著很多的期望。 他們是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校長們。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從 2005 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希望閱讀校長研習營」,藉由跨領域的學習與參訪互動,培養這群校長的大視野、大能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