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大人常抱怨孩子沉迷於手機與社群媒體,影響睡眠、成長與學習。但一名爸爸把青少年女兒送到不能用手機的學校一年後,發現全家的收穫良多。或許需要反思與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親子天下提供) 試想把孩子送到沒有手機、也不能時時上網的世界,回到爸媽們小時候的年代,會是什麼樣子?
在台灣,孩子們越區就讀或轉學的原因,多數跟學區、成績有關。但是在美國,激發家長幫孩子換學校的主因,是擔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哪些情境促使他們不得不採取行動?他們採用了哪些解方? (親子天下提供) 現代孟母三遷,或是為了更好的學業、接觸好的品格與行為、或是社區環境。但現在有了新的理由---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們總是擔心孩子的未來,希望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讓孩子預備好面對世界與未來的能力。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這個學校找到答案。
不管走到哪裡,他們都吸引人、討人愛,還最懂得享受人生、最有科學頭腦、最受藝術滋養、最會學習……心理學家發現嬰幼兒具有六種超能力。原來,他們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組! (親子天下提供) 嬰幼兒總讓人眼睛一亮!他們很可愛、很有趣、很迷人、很討人喜歡……,彷彿有種魔力。
當孩子的反應緩慢、需要更多刺激才能提起興趣、或敏感易怒,別怪他們不聽話或不專心。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看了太多電視、影片、電玩畫面的緣故。也別怪父母不管或不禁,因為他們也需要了解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 (親子天下提供) 愈來愈多父母發現,孩子的「口味」愈來愈重,需要更刺激的活動、更大的聲音、更亮的燈光……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感興趣,或是很容易沉迷在聲光環境中。
照顧嬰幼兒不只要頭好壯壯,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這是攸關孩子未來的重要基礎。但是,嬰幼兒的公共健康照顧多半不包含心理健康相關領域的發展,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小小孩身、心都健康?
查爾斯.費德一直站在擘劃教育方向的位置。2024年寫出《AI時代的教育》,提出 AI 科技驅使我們重新對焦教育的本質---重視動機、熱情、歸屬感和意義感。在這世界改變最劇烈的十幾年間,他對 AI 影響生活和教育有著什麼樣的觀察?
專家指出,愈頻繁進行親子共讀,愈能促進嬰幼兒大腦及語言發展。近期台灣師大發表的學術研究報告顯示,台灣2歲幼兒每天接觸3C的比例高達93%,每天親子共讀的僅有18%,且親子共讀質、量,都和家庭社經地位有關。
忙了一天的父母,心中雖知道抱著書陪孩子讀的重要性,卻總不免有力不從心的時刻。新的研究發現,偶爾偷懶、讓孩子用聽的也能學!大人都知道,陪孩子捧著書唸給他們聽、甚至邊指著字邊讀,對孩子的識字、字彙理解、閱讀、身心發展都助益良多。但是在學校,孩子的數目比老師多得多;回到家,爸媽又已經累了一天,還要處理家事或加班,實在是知易行難。
當跨領域學習和長文考題成為趨勢,閱讀理解,將是未來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台灣推廣閱讀教育行之有年,為什麼在面對新課綱的素養學習和考題,仍面臨學生閱讀理解力不足的問題?近來致力推廣閱讀理解的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特別有感,他指出,過往大家對閱讀常有一些迷思,認為孩子只要多看書就好,但「大量閱讀」並不等於「會閱讀理解」。不懂得閱讀理解,造成孩子經常「看不懂題目」、「作文寫不出來」、「看到長文就放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