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看似天真、無憂慮的孩子,其實也有「心裡苦但不說,卻又希望大人了解」的心事。讓曾在台灣、美國等國家小學任教超過20年的老師,細細說給爸媽們聽。 (親子天下提供) 「小孩真好命,每天只要玩就好了!」 「你每天都跟小孩在一起,真好,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沒有問題、不會找麻煩!」
大人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動自發、負責任、認真讀書。但是不斷叮嚀提醒、甚至怒吼,不但累壞大人,更傷害彼此的關係。更怕的是,不盯不吼後,孩子又故態復萌。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統整出4招,讓孩子愛上大人給的功課…… (親子天下提供) 帶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給孩子自由,他們也能自動把該做的事做好、做滿,大人只要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自己學習,就會出現好成績,老師、家長跟孩子都皆大歡喜。
愈來愈多專家建議父母,從生活到學習,都要盡量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與自主;但時代壓力卻讓父母放不下心,忍不住為孩子愈做愈多。
PBL從學習的方式、進度、功課、考試,都和傳統學科很不一樣,當孩子投入PBL時,家長該如何陪伴?
要青少年打開話匣子、多聊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要他們言聽計從,在關鍵的時候依循大人希望的方向,做出決定、改變。「動機式訪談」幫助大人了解青少年的心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孩子說服自己做出改變。
在日本掀起「非認知能力」熱潮的關鍵推手——日本非認知能力協會會長中山芳一,是該領域著作最豐的專家。《親子天下》專訪中山芳一,用9個必知Q&A,理解什麼是非認知能力、為何在AI 時代變得比成績更重要。
為何現在的孩子不愛上學,對未來感到迷惘?當孩子物質不缺,就需要探索更深層的熱情,才能點燃學習動機,驅動自己追求高標準的目標。這是一件比想像中更困難的任務,需要家長與老師更有效的引導,才能少走冤枉路。
當閱讀素養成為國際競爭力指標,台灣卻在2006年閱讀素養(PIRLS)評比中跌了一跤。教育部補助中小學校園申請增置閱推教師,事隔16年,這項制度性的投資,證明是將台灣小學生閱讀素養推向全球前十的關鍵。教育部自2009年起啟動「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計畫」,補助學校增置「閱讀推廣教師」(簡稱閱推教師),由校內編制內教師兼任。 這群教師要經營圖書館、處理圖書編目,開發閱讀課程,甚至還負責培訓圖書志工。他們用一人的力量,在不同教學科目間穿針引線,串接全校資源,讓閱讀成為校園文化。 根據113學年統計,全國有576所學校擁有閱推教師,占全國中小學17%。由於計畫經費有限、有志者眾多,近幾年新北市、基隆市、屏東縣、高雄市也額外挹注經費,補助有申請教育部計畫但未通過的學校增置閱推教師,合計全台目前有將近1000位閱推教師。 「經營圖書館」,只是閱推教師的初階任務。 桃園市建德國小全校2000餘人,擁有300多坪的圖書館,一眼望去,又細分多個教學區,空間大到還分前、後門。下課鐘聲一響,學生魚貫走進來,有的拿起百科全書就坐在閱讀角獨享,也有學生跟同學小手拉小手,不甘心地喊著:「吼,達克比又被借走了啦!」熱鬧的景象,很難想像這裡在10年之前,一切百廢待舉。
閱讀的樣貌已徹底改變。對國中小學生來說,「看書」不只是翻紙本,更常是滑開平板、點擊畫面。《親子天下》調查顯示,超過4成學生常用數位載具閱讀,面對電子閱讀新時代,大人該如何協助孩子真的「讀進去」?
AI 生成內容工具功能愈來愈強大,閱讀與寫作的價值如何改變?國際素養協會 (ILA) 「AI科技進化中的素養」最新報告解讀,並附與AI協作從零到無限的15點師生檢核表。 AI 時代來臨,孩子還需要學寫作和培養閱讀習慣嗎?(親子天下提供) 「你識字嗎?」 在過去「識字率」是查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和教育程度的最初階門檻,但現在在台灣很少人會這樣問,因為不識字的文盲很罕見了,2024年教育部統計,台灣15歲以上人口中,超過36%擁有大學以上的學位,不識字比率只有1.3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