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天天、事事讚美孩子,才能激勵他們做好一件事嗎?研究發現,意料之外的讚賞,更能啟發孩子的動機,也教我們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式鼓勵孩子,更能讓孩子養成持久的內在誘因。
想到數學,不只孩子煩,連看功課的家長也跟著頭痛嗎?哈佛教育碩士班畢業生分享了帶著孩子跟家長一起「搏感情」,用四種信任,教好、學好數學的訣竅。
大人都會擔心孩子盯著螢幕太久,妨礙身心健康。但是硬性規定、限制使用時間這一招已經落伍了,甚至會阻礙孩子的學習。美國年度科技教育大會建議師長用這7招,引導孩子在網路上少混、多學。
好奇是很多知識、發現、發明與創意的基礎,但是人們對好奇心的認識,其實充滿了迷思。哈佛教育研究所提出常見的誤解,以及如何教出「夠好奇又不會太好奇」的好奇寶寶。
孩子從小到大,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長大後想要做什麼」?閱人無數的作家、組織心理學教授和新聞工作者同步建議,換個問題,更能帶孩子探索寬廣、富足又開心的人生。
父母常忍不住描述與讚美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他們更早一步訴說他們的感受,不自覺的打斷孩子活在當下的專注享受。其實,有時跟孩子靜靜相處半小時也很好,其中還暗藏帶給雙方的禮物。
「多鄰國」(Duolingo)入選時代雜誌的100大影響力企業,一個來自瓜地馬拉的理工男,怎樣顛覆全世界孩子的學習?
(親子天下提供)
我們的生活,正深深受著哪些人與機構影響呢?答案不一定是大公司、大人物!
數位時代、商業世界流行的大數據,在「教」與「學」也能派上用場。雖然教育不是算術,不能只看數字,橫跨全球3億學生的大師分析卻可以帶著學校、老師、家長與學生突破盲點,思考如何讓教與學都更有效。
數位時代讓孩子更容易透過網路、電子設備閱讀,但OECD在30個國家的研究發現,電子閱讀養成的閱讀力,卻比不上抱著紙本書的傳統閱讀方式。他們在成績優異的孩子身上,找到如何平衡兩種閱讀模式、累積閱讀力的方法。
(親子天下提供)
研究顯示:電子閱讀不比傳統閱讀
孩子沒有耐心、不願等待嗎?耐性不是天生的,他們更不懂什麼叫做等待,但這是可以學習的。學會耐性、願意等待的孩子,還會更快樂,囊括人生更多收穫。
(親子天下提供)
小小孩沒耐心的時候怎麼辦呢?叫他們要有耐性,不要急、等一下嗎?
但很可能,他們根本不懂什麼叫耐性與等待。大人再怎麼說,他們還是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