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要青少年打開話匣子、多聊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要他們言聽計從,在關鍵的時候依循大人希望的方向,做出決定、改變。「動機式訪談」幫助大人了解青少年的心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孩子說服自己做出改變。 
完整受教育到大學,可降低成年後死亡率34%! 到學校學習有助於長壽、健康與快樂,功效等同健康的飲食與運動!除了鼓勵孩子繼續求學、升學,也要提供不在學校學習的孩子更多健康服務與社會互動機會。 輟學的學生可能面臨的風險,不只是缺乏教育。(親子天下提供) 很多人說,要珍惜在學校的時光。珍惜青春、人生相對較單純、壓力較低的日子,現在研究人員又發現了另一個值得珍惜的長期好處—奠定人生健康快樂的機會。
AI時代,如何培養不怕被取代的孩子?印度設計師瑟吉創辦的河濱學校獲「世界最棒學校」大獎,用一套「食譜」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她更建議家長在家就能實踐,養出孩子的好奇心與韌性。
看似天真、無憂慮的孩子,其實也有「心裡苦但不說,卻又希望大人了解」的心事。讓曾在台灣、美國等國家小學任教超過20年的老師,細細說給爸媽們聽。 (親子天下提供) 「小孩真好命,每天只要玩就好了!」 「你每天都跟小孩在一起,真好,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沒有問題、不會找麻煩!」
大人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動自發、負責任、認真讀書。但是不斷叮嚀提醒、甚至怒吼,不但累壞大人,更傷害彼此的關係。更怕的是,不盯不吼後,孩子又故態復萌。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統整出4招,讓孩子愛上大人給的功課…… (親子天下提供) 帶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給孩子自由,他們也能自動把該做的事做好、做滿,大人只要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自己學習,就會出現好成績,老師、家長跟孩子都皆大歡喜。
愈來愈多專家建議父母,從生活到學習,都要盡量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與自主;但時代壓力卻讓父母放不下心,忍不住為孩子愈做愈多。
PBL從學習的方式、進度、功課、考試,都和傳統學科很不一樣,當孩子投入PBL時,家長該如何陪伴?
要青少年打開話匣子、多聊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要他們言聽計從,在關鍵的時候依循大人希望的方向,做出決定、改變。「動機式訪談」幫助大人了解青少年的心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孩子說服自己做出改變。
在日本掀起「非認知能力」熱潮的關鍵推手——日本非認知能力協會會長中山芳一,是該領域著作最豐的專家。《親子天下》專訪中山芳一,用9個必知Q&A,理解什麼是非認知能力、為何在AI 時代變得比成績更重要。
為何現在的孩子不愛上學,對未來感到迷惘?當孩子物質不缺,就需要探索更深層的熱情,才能點燃學習動機,驅動自己追求高標準的目標。這是一件比想像中更困難的任務,需要家長與老師更有效的引導,才能少走冤枉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