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素養計畫 教學生聰明讀新聞
就讀高中的艾菲在Twitter上看到歌手Selena Gomez為一本成人雜誌拍攝封面女郎的照片,她馬上知道該做什麼:「我立刻上網查證,確認這是不是真的。」 快速在網上搜尋後,證實了這位17歲高中生的直覺:照片是合成的。
二手消息(second source)是記者的行話,並不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語,但在這個資訊、社群媒體、網路和傳統媒體快速傳播的時代,指導學生如何判別資訊的正確性和優良報導,對老師來說越來越重要。
「年輕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所有的資訊都是正確的,他們傾向相信放在網路上的所有訊息。」普立茲新聞獎得主AlanC.Miller主持媒體素養計劃(News Literacy Project),發展適合中學生的課程、活動和教案,指導學生能夠在數位時代從小說中尋找事實。學生學習在故事中辨別謬誤,尋找可信的訊息。「我們的重點是用有品質的新聞來判斷其他訊息的可信度。」
這個計劃也和20多個媒體夥伴合作,包括紐約時報、網路媒體ProPublica、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華盛頓時報等,邀請記者、編輯、播報員到課堂上分享。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記者Tracie Potts從2009年開始加入這個計劃擔任志工,她在課堂上用幾個來自不同機構的民意調查結果,並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我可以相信誰?」、「資訊來源為何?」、「我怎麼知道這個新聞來源比另一個好?」
作一個聰明的新聞閱聽者,就像為生活中的種種事情做選擇,她告訴學生:「就像出去吃東西,你會希望知道食物的來源為何?」指導學生批判性思考對老師們來說日漸重要。
校長和老師們表示,從媒體素養課程中學到的不僅只限於新聞學。華特惠特曼中學顧德溫校長在他帶領的媒體素養課程中,看到學生運用所學在其他的地方─檢視事實、研究、運用多元的資料來源─不論是寫報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
顧德溫校長說:「學生們學習到什麼應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以及應該做什麼調查和研究。」
艾菲說,學習越多媒體素養課程後,她覺得其他學生應該三思接收到資訊:「有時候我們接收了很多訊息,但是卻誤信很多不該相信的資訊。」
(文章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