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希望孩子能多讀一點「紙本」實體書,然而,除了記錄閱讀書單、寫心得、集點等做法,如何再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一不三要」策略,讓孩子真心喜愛閱讀。

(親子天下提供)

美國網路教育媒體Edutopia統整了研究和專家的建議,藉著「一不三要」,讓孩子更「悅」讀!

1.「不要」制式紀錄

Edutopia總結多份報告指出,要讓孩子喜歡讀、一直讀的最大禁忌,就是把閱讀變成例行公事。像是一天要讀幾分鐘、給一個固定的書單、何時要讀完什麼的計畫、或是些制式的閱讀日記、閱讀書籍紀錄,甚至監控進度、依閱讀的書本數目或心得集點、給分……。

因為這些做法太重形式。紀錄閱讀的清單、內容,並不能讓孩子更喜歡閱讀。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個性與興趣,更會讓孩子把閱讀視為照表操課的代辦事項,或者被強迫閱讀,還沒有愛上、融入閱讀的情境,就開始倒了胃口。因此,當被問到對讀閒書、為了嗜好或娛樂而閱讀的問題時,也會對這種「非功課式」的閱讀抱持負面態度;對於學校學習必要的閱讀,也會興趣缺缺。而且,從小孩二、三年級時,就會出現這些反效果。

如果希望孩子是真心享受閱讀,並且因此愛上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跟興趣,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對閱讀是他自己想做與該做的事情,而且有自我掌控力。

2.「要」鼓勵孩子自己選擇想讀的書

讓孩子自行選擇要讀的內容,讓他們為了喜歡而讀,而且不要制式的後續空功課,他們會更有興趣,也更能體會閱讀的樂趣。如果為了學習,總是有些必要的讀物,至少可以定期讓孩子有自由選書的機會,讓他們享受閱讀。

3.「要」幫孩子找可靠的「讀」伴

幫孩子配對,讓孩子有個可以討論跟閱讀有關的夥伴。不過,這個夥伴必須「棋逢敵手」,在智識程度跟情感上都會互相挑戰,一起進步。讓他們彼此討論與交流,包括選書、讀書的內容與進度、各種感想、或是合作、分工等,每個人有要當責的任務,跟對方一起成長。

大人也可以示範怎麼展開這些對話,以及彼此交流時要有的禮儀和尊重等,供孩子參考。像是讀書會裡常會進行的問題:

  • 你最喜歡這本書的什麼部分?
  • 這本書激發了你什麼感受?
  • 你對哪個主角最有共鳴,為什麼?
  • 讀了這本書後,有改變你什麼嗎?

孩子們剛開始時,可能不太習慣。可以從每次練習10分鐘開始,慢慢培養默契和信任感,久了就比較敢彼此暢所欲言。

4.「要」鼓勵孩子自由的表達

傳統的寫讀書心得,形式與內容都制式,比較像是被要求的功課,大人反而不容易了解孩子閱讀後的感受,也不利孩子練習組織與表達的能力。

Edutopia建議,可以讓孩子有更自由表達的形式與空間,像是給他們一面空白的塗鴉牆,無論是家中空白的牆面、或是開學後的教室黑板,或是一大張空白的紙都行。讓他們隨意塗鴉、畫上或是寫上印象深刻、想要記下的內容,或是他們認為的金句。大人可以藉此了解他們的看法,跟他們討論選擇的標準與原因,這種讓他們更有自主性的選擇與討論,比一般制式的心得要好得多,更能讓他們開心又深刻地思考,也可以成為開學後在課堂上討論的熱點。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1年07月05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