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2019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新加坡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姚奇儒(左2)、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國威(左1)分享數位趨勢下的教育教養觀察與建議。(吳宙棋攝)

借鏡新加坡:數位素養教育實踐

-新加坡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與數位通信和集成媒體主任 姚奇儒(Jiow Hee Jhee)

「掌握數位工具,別讓它操控你」姚奇儒在演講最後大力呼籲著,在數位科技世代下,該如何建立一個使用規範,引導孩子對於數位工具的正確選用,才是提升數位素養的基礎架構。

姚奇儒也提醒,藉由溝通釐清孩子使用數位工具的需求,上行下效更能使孩子建立良善的使用習慣。

以他自身經驗中,不將手機帶進臥室中,先由他與太太做起,實行一段時間後才與孩子溝通由於手機會有使用成癮性、影響睡眠品質及對眼睛所帶來的傷害等問題,所以制定一家庭公約「就寢時間不將手機帶入臥室中」。

而後續孩子仍表示希望將手機帶入臥室作為鬧鐘使用,姚奇儒又再度與孩子溝通,可否有其他的工具或方法能取而代之,除了尊重孩子的工具選用需求,也是在建立孩子對於數位工具掌控與運用的思考能力,而非一昧地讓生活被數位工具所掌控。

國內觀察:數位科技下的公民素養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泛科學共同人 鄭國威

你是否曾經看過這則新聞:「狗狗其實不喜歡被抱」,但你知道這其實是篇「國際認證」的假新聞嗎?鄭國威在演講一開頭便以社群間廣傳的假新聞為例,說明這份報導非來自美國,更非完整的研究報告,而是來自一位加拿大的心理學退休專家所寫的專欄文章。

全報告僅透過250張來源不明的照片加以看圖說故事,便認為狗兒不舒服、不喜歡這行為;事後該教授也表示,此文沒有經過嚴謹的審查也非屬研究內容,「只是一個隨興的觀察結果」。

而現今的我們便是在這充斥免費、未篩選過的資訊垃圾中生活著,以前總會說要如同海綿般的不斷吸收新知,現在顯然已不該如此而為,「應當空氣清淨機一般,懂得過濾真偽不一的大量訊息。」

而該如何有效的實踐具有科學思辨的數位素養,鄭國威也表示,與其傳遞如何判別的真偽的程序與方法,不如就讓孩子自己寫一篇假新聞吧!透過實踐過程便能懂得打造一篇假資訊的元素有哪些,這將更使孩子懂得如何分辨,也才能真正避免孩子受到假新聞的侵犯。

總策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共同發起: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中華汽車、陶氏化學、聯華神通集團-財團法人育秀教育基金會
 

出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