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時代的閱讀教育創新-Open the door,Open the book.
雲林縣土庫鎮立圖書館彭冠綸館長,受邀於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上,針對「疫後時代的閱讀教育創新」專題,分享「Open the door,Open the book.」短講。以下為演講精華整理:
我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是雲林土庫鎮立圖書館的館長,同時也是臉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的版主。
你一定很好奇說,為什麼粉絲專頁名稱是館長小編?圖書館的工作非常多,包括圖書採購、推廣活動、館舍修繕,還有讀者服務,在規模較大的圖書館,這是交由四個部門負責,但是在鄉鎮小小的圖書館裡,這件事情只有一個人處理,就是館長,甚至臉書的小編都要自己來,所以館長小編就是這樣來的。
在眾多的圖書館裡,土庫圖書館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依據教育部年度調查報告,2021年是疫情最嚴重的一年,也就是三級警戒的那一年。相較於2020年,全臺的借閱冊數減少了1038萬冊,整體來說降低了12.95%。但是,在這一年,我所經營的圖書館,儘管休館了兩個月,借閱率卻是逆勢成長,不減反增,甚至還獲得了教育部連續兩年「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獎項。
你應該想知道原因,到底我們做了什麼事?遇到什麼困難?我們又是如何解決?
可以「夯」書的紫外線除菌機
讓我先來告訴你一個圖書館發生的小故事。上課鐘已經響起,紫外線除菌機前還站著兩個女孩,遲遲不肯離去,我走到他們身後,聽到他們的對話,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這個有夯過」。只見另一個女孩小心翼翼把門打開,手輕輕地摸看看書是否會燙。
每次在介紹圖書館資源的時候,我都會特別詢問孩子們,這一台是什麼東西?孩子們會說洗碗機、烤箱,還有氣炸鍋。這時候我會反問他們,請問圖書館可以吃東西嗎?他們清楚知道不可以。接著我繼續問,既然不能吃東西,為什麼館長阿姨要放廚房電器在裡面呢?說到這裡,他們就笑了,因為他們也知道好像不合邏輯。這些我們以為孩子會知道的事,其實他們不見得知道,他們必須被教導。
打開門,邀請孩子的「下課十分鐘」計劃
接下來,我要談談「下課十分鐘」這個計劃。土庫圖書館旁邊緊連著一間國小,有個側門可以直接通往學校,我們跟學校當了二、三十年鄰居。直到109年某一天,在跟學校主任聊天的過程中,「你就把門打開,讓孩子進去借書。」主任不經意的一句話,開啟了圖書館的奇幻旅程。
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我從來沒想過?於是我們就跟學校展開合作計劃,孩子們可以利用下課十分鐘,直接從側門進來圖書館借書。然而,我們很快就發現一個實際問題─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借書證!
孩子辦理借書證需要父母陪同,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認為閱讀很重要,也並非每位家長都有時間帶孩子來圖書館。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寫了一封信給家長,並附上借書證申請表,請學校幫忙讓孩子帶回去,家長只需要填寫基本資料、簽名同意後送回來就可以。後來,我不僅幫隔壁鄰居國小辦理借書證,全鎮國小也都比照辦理。
那國中呢?「國中生應該都有借書證吧!」我那時候也這樣子想,但我抱著姑且一試心態,把申請表也發給鎮上的一間國中,光這一間學校,我竟然辦了一百多張借書證,幾乎是三分之一的學生人數。你可能跟我一樣訝異,國中生怎麼會沒有借書證?
把書一本本送進孩子的生命裡
辦好借書證還不夠,怎麼借書?怎麼還書?怎麼預約書?不知道要看什麼書?這些都是實際上遇到的問題,我想我們需要進行圖書館資源教育。
我鼓勵學校老師跟圖書館預約,進行資源導覽及使用規則說明,而且開放學校任何時間都可以把全班帶來借書、看書,等於這所學校有兩間圖書館,不但擁有學校的圖書室,也有圖書館的圖書資源。
我們發現,曾跟著老師和整班同學進圖書館的孩子,未來下課時間,他們再來的機率都非常高,反之,則是很少進來。
有一天,館員告訴我:「館長,你介紹時要提醒他們,還書要到櫃檯來。」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卻非如此。原來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物歸原位」的觀念,所以當他把書塞回書櫃裡,他就覺得他已經還書了。
像這些情況都是需要我們去教他,他才會,並非理所當然。
接著是為孩子選書。在我的觀察裡,若是孩子沒有閱讀習慣,他會在書架間走來走去,根本不知道如何選一本書。這時我會從書架上拿一本書,簡單說說裡面的故事,最後一句就問說:「誰要把這本書借回家?」孩子通常會伸手說他要借。
就這樣子,把書一本一本送進孩子們的生命裡。
再來是協助孩子找到想看的書。
孩子們找書時,通常都會來找我說:「館長,我要看恐龍的書」、「我想看公主的書」。其中有個愛看昆蟲書的一年級孩子讓我印象深刻,昆蟲書就在兒童書區的第三類,我從書架上拿第一本給他,他的回答是:「館長,這本我看過了!」,接著再拿了第二、第三本,他還是一樣的答覆。
是我買的書太少,還是他看得太快呢?我思考著原因,並請孩子下一節課再過來,我得想個辦法。到了下一節課,他真的過來了,我拿了幾本成人書區與昆蟲有關的書給他,並請他看圖就好,因為他才一年級呀!
但是他眼睛發亮地告訴我:「沒有注音,我看得懂。」在他的身上,我看到興趣可以點燃一個孩子閱讀的癮,有沒有注音或識字量多少都不是問題。
想方設法,讓孩子認識圖書館
圖書館熱門書籍都不會在書架上,一手轉一手,如果沒有預約的話,根本借不到。我就教孩子使用電腦、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來預約書籍,帳號只要照借書證上的卡號輸入即可,密碼預設則是孩子生日。我帶他們操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是電腦不會操作,而是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有個三年級老師問我,教這個會不會太難?我一講完,每個孩子都躍躍欲試,開始試著自己預約,甚至把整個電腦區都坐滿了。所以我們知道,只要孩子想學就不會太難。
有個孩子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每次預約完就會跑到櫃檯交代館員叔叔阿姨說,書到了,他會自己來,不要打電話去家裡。原來是他的家長不鼓勵他讀課外書,可能是學科成績不理想,不想他讀課外書。
每一天下課,我會在小側門口迎接孩子們。曾經有個低年級的孩子站在門口不敢進來,於是我向他揮揮手,請他可以進來。他告訴我說:「我沒有進去過,不敢進去。」
為什麼我要帶孩子走一趟圖書館?因為孩子不會自己去不熟悉的地方,因為來過了才會再來。
對幼兒園的孩子要怎麼介紹圖書館呢?我發明了一個「一到七號」的魔法口訣:「一,是辦一張借書證的服務台;二,是保護兩隻眼睛的電腦區;三,是三隻小豬的兒童閱讀區;四,是四四方方的報紙期刊區;五,是五星級的年度新書區;六,是星期六來圖書館借DVD;七,是和爸爸媽媽來圖書館笑嘻嘻。」
突破距離、疫情的限制,讓閱讀無遠弗屆
有些學校離圖書館比較遠,我們就依照學校班級的需求選書,推出「校園書香『bookpanda』」,將圖書館的書裝成一箱一箱送進學校裡,給沒有機會進圖書館的孩子閱讀。
2021年,圖書館因為疫情緣故,無預警休館。面對民眾的閱讀需求,我們引導他們使用電子書資源,分別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台灣雲端書庫」,這兩個電子書資料庫都可以使用手上的借書證登入使用。
那電子書對學校老師有什麼好處呢?我要告訴你,這是班級共讀的好幫手。你可以不用大量採購同一本書,或者避免於申請收到的書箱中,是一堆殘破缺頁的書本。
一直以來,我覺得公共圖書館好像跟家庭或學校沒有很大的連結,大家各做各事。但我發現,推動閱讀不能單打獨鬥,當我們合作時,對學校來說,擁有雙倍圖書資源,也提升孩子閱讀力;對家庭而言,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以及自己選書的能力,甚至能幫父母借書;對圖書館來說,辦證率跟借閱率都提升,也增加了工作價值感。
停課不停學,教育需要動用全村的力量
這兩年疫情來襲,對於學校與圖書館的影響不太一樣。去(2021)年,學校停課、圖書館休館,今(2022)年則是學校停課,但圖書館正常開放。
我們發現,許多孩子利用週間上課時間,來圖書館使用電腦上學校線上課程。我會請館員把電腦座位的時間限制解除,避免孩子上課到一半被登出,讓他們可以安心學習。
印象中有個小男孩來圖書館上課時,還把暫時沒人照顧的弟弟帶來,弟弟也不吵也不鬧,就在一旁自己看書。我們發現,會來圖書館使用電腦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都曾經來過圖書館,都知道有電腦可以使用。
還有一個低年級女孩,當大家都已經戴上耳機,準備開始上課時,只有她顯得坐立難安。我走到她身旁,她才告訴我找不到線上課程的路徑。我看了看她手上的資料,也看不出如何進入,於是直接打電話到學校詢問,然後照著學校的指示終於進入教室,就在我以為可以順利上課時,女孩又轉頭告訴我,她沒有課本。
沒有課本怎麼上課呢?問女孩住在哪裡,她給了一間店名。我們發現距離圖書館沒有很遠,於是我陪她一起走回家拿課本。她的課本不是在書包裡,而是在他們家的店面,翻箱倒櫃終於找到各科課本,用市場常見的透明塑膠袋裝一裝,就來圖書館上課了。
這件事情讓我看到在停課不停學的路上,學校做了非常多努力,提供電腦與無線網卡的申請,就是為了確保孩子們在家也可以安心學習。但我發現還缺少一樣東西,這些孩子還需要一個可以給予協助的大人。
有一句話說,教育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疫情期間,家長工作受到影響,對家長來說,就是家庭工作兩頭燒;對學校老師來說,也是很吃力,需要兼顧實體跟線上的學生。
這時候我發現公共圖書館好像有些優勢,老師看不到小孩,但是我看得到,「圖書館好像可以做些什麼?」的想法油然而生。有些家長會比較晚才來接孩子,甚至有無法接送的情形,我會請館員先回家,然後自己留在那裏陪孩子等家長,若遇到隔代教養家庭的爺爺奶奶忘記來接的,我乾脆直接開車載她回家。
給孩子一個閱讀的機會
今年暑假,圖書館來了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家人跟我們說,他從小就不愛看書,但是暑假沒地方去,所以就來圖書館。
不愛看書的孩子,館員會陪他聊天,然後帶著他一起工作。他也會來敲館長室的門,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也一起做。兩個月過去,我發現他好像開始看書。開學之後,我看到他每天都來圖書館借書,而且呼朋引伴、找同學一起來。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推動閱讀,要從建立關係開始,當我們拉近與人的距離時,就可以拉近與書的距離。書本沒有腳,但是我們有,我們可以想辦法走出去,我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我們可以走進孩子的生命。
許慧貞老師在《最後抱他的人》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誰說偏鄉的孩子不喜歡閱讀,他們只是少了機會,少了那個能帶給他們故事的大人而已。」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第一,我們可以透過圖書館的資源教育,拆毀阻礙閱讀的高牆,讓孩子有機會走進圖書館。第二,我們可以用電子書突破疫情,跟偏鄉資源不足的限制。第三,我們可以成爲那個值得信任的大人,為愛多走一哩路、走進孩子的生命當中。打開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你的心門,推動閱讀是遲早的事而已。這是我今天的主題,Open the door, Open the book。
(整理:黃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