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教孩子識字,不一定要從注音符號開始;語文課材料不用侷限於制式教科書,小說、故事書都可以成為教材;三天的香港參訪,震撼了這群老師,也改變了這群老師……

嘉義縣一場校長研習中,台南縣建功國小教師彭遠芬分享她如何做閱讀實務。會後,一位校長感嘆地對彭遠芬說:「我們學校都沒有這麼有熱忱的老師。」彭遠芬誠懇的回應他:「有的,校長,一定有的。」

回答的時候,她腦中浮現的,是幾場主講的研習中老師們發亮的眼神。每次研習結束後,她的身邊總是圍滿了老師,問細節、要資料。有一場雲林縣某國小的研習,兩小時的研習原本應該在四點結束,學校老師和彭遠芬一直討論到六點才離開。這麼多「求知若渴」的老師,緊抓任何一個可能增進教學的資源,想要讓孩子更好。

任教二十幾年,她一直認為自己算是個認真的老師,但也因為經驗足夠,她幾乎拎著「教師手冊」就可上課,不需費神備課,每天下了班就準時回家。如今的確有點不一樣:放學後留在學校備課、設計教案,有時甚至過了晚餐時間還無法回家。

這些教學改變了學生,也引起許多學校校長、老師的興趣,她應邀到研習場合分享教學經驗。

單一主題 研習更深入

這個改變,源於一個研習。

去年,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帶著二十名在偏鄉推廣閱讀教學的教師到香港參訪研習,希望了解二○○六年在「促進國際閱讀素養」(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and Literacy Study ,簡稱PIRLS)測驗中,名列全球第二的香港,用什麼方式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香港參訪的三天,緊湊的課程、參訪、討論,轉變了這群老師。尤其是直接進到香港小學觀課,在在震撼著老師們。

彭遠芬分享,她到香港小學課堂的第一個震撼是,親眼看到「吵雜但是學生專注學習的課堂」。後來她還看見,語文課材料不用侷限於制式教科書,小說、故事書都可以成為教材。還有,原來教孩子識字,不一定要從注音符號開始。

彭遠芬以往也參加過令人熱血澎湃的研習,但每次回到教學現場想改變,就發現研習時所學太淺、太片斷,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討論,所以好多的教學嘗試就這樣夭折,沒有一次帶來真的改變。

此行香港研習的最大好處是「不貪心」,三天滿滿的課程只教一件事──閱讀教學。針對一個主題深入探究,從理論到方法、細節,具體且細緻。

更重要的是,研習結束後,當教學遇到困惑,一通電話就可以找到一起研習的夥伴,交流經驗。

同儕支援 力量無限大

與此同時,在台灣北區,也因為香港研習產生了一個團隊。

研習結束,台北市興德國小教師巫明玲在電子交流平台上「發難」,寫著:「三天走馬看花,很難把香港的語文教學了解透徹……。希望大家一起把疑惑提出來,當我們心中很明澈時,付出行動會更精準!」

於是,北區的教師們帶著手邊有的資訊、研習後整理的資料、甚至已在班上實施的教學,共聚一堂討論。至今已經有了七次聚會,每一次討論,老師們平時的努力有人分享,困惑有人可以討論。而且,也因為聽到別人的經驗而激發更多的教學想法。甚至從中找到力量,「因為大家的支持,我才能時時砥礪自己,希望自己能努力成為能幫助孩子成長的老師,」桃園縣霞雲國小黃蕥菁感性地在討論區寫下自己的感激。

有趣的是,這群老師愈做愈有勁。新竹縣清水國小教師葉靖雯登高一呼,「我想用『西遊記』設計教案,做閱讀教學。有沒有人要一起?」於是,這個名為「嘻嘻西遊記」的工作坊成立了,成員來自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和新竹縣的偏鄉小學。為了做好這份教案,他們除了白天要「偷時間」找資料,晚上還定期聚會。

怎麼聚?七點三十分一到,所有人打開電腦,咚咚咚地在MSN上回報進度、留下想法、討論、分工。一次又一次,用E化的方式,解決了交通往返的不便,設計出西遊記教案。

給老師舞台 她會表現更好

教書生涯第四年,大學畢業於會計系的葉靖雯,現在認真參與每一次語言相關研習、組團隊設計西遊記教案、自製可以讓孩子做語文練習的聯絡簿、週末及晚上還要到清大上研究所的課。「其實我以前都覺得生活很無聊,也不會想要備課,有時候甚至會數日子等寒暑假的到來,」她不好意思地眨了眼睛,笑著說。

那改變的關鍵是什麼呢?

香港研習時,她和好幾位老師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我們都單身、都年輕、都有過想做點什麼卻不知怎麼開始的念頭;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覺:孤單。」那三天研習像是點燃了星星之火,回台之後,心中的草原延燒,將生命的百無聊賴轉變為熱情。

主導這次研習的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提起這次研習帶來的「後勁」,也是驚喜。「甚至有老師已經接了行政,還向學校拜託,讓他上閱讀課,」凌爾祥語帶驕傲地說。她指的,是基隆市瑪陵國小的教處組長朱允婷和台北縣興華國小的教導主任張維中。

基金會要求參加研習的老師,回國後必須在校內外分享。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二十幾位老師已經在超過三十所學校辦了近五十場研習。

至今已經主講過五場研習的彭遠芬笑著說,每次分享,即使台下老師沒察覺,但總是會有某些讓她講得挺心虛的點,她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完整也不夠好,於是研習結束後她會馬上找書來看,弄清楚。這些好像去分享經驗的舉動,其實到頭來,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好的研習,給了老師新的教學啟發、不同的教育生命。至此,工作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生命燃燒的材料,他們在其中找到成就感、創意、感動和自我。只是,有多少的研習真的提供了這些熱切的心,有成長和發揮的舞台呢?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09年04月05日發佈)

出處:親子天下雜誌第5期/ 作者:張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