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偏鄉變成維也納
從都會搬到偏鄉,
張嘉成的故事重新繪製中心與邊陲的工作地圖。
他如何用音樂,為孩子們制式的生涯規劃帶來新鮮的想像?
《雷德斯基進行曲》是維也納音樂會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它將聽眾的掌聲編入旋律,每次演奏,都引得台上台下忘情,同樂於悠揚樂章中。
一樣的進行曲、相似的掌聲,在去年十二月,台南柳營太康村民的信仰中心,三太子中壇府廣場前,台上十來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喜孜孜地吹彈演奏。台下平日忙著飼牛、種稻,張家的阿嬤、林家的老爸,在指揮老師親切的台語指導下,迎著黃昏,欣慰而認真地擊掌打拍子。
這支榮獲台南市節奏樂第一名,與奧地利維也納孩子們享受相同音樂童年的樂隊,不是貴族音樂班學生,也不是明星私校子弟。而是偏鄉村落裡,全校只有一四二個學童的太康國小學生。
童年歲月裡,每個太康的孩子,都能接受外聘音樂老師指導,學習直笛、鋼琴或小提琴等至少一項樂器。新修的老校舍二樓,音樂教室裡十幾台電子鋼琴排排站,等待孩童小小的手指敲響琴音;熟練了,就到隔壁小表演廳台上壯膽,再大的表演場面也不怕。
返回家鄉 從教員做起
太康孩子的讀書聲也不落人後。
去年《天下》希望閱讀小作家選拔,從超過二五○名參賽者中選出三十位獲獎者。其中,太康就佔了三名。
每年十幾個應屆畢業生,平均有五成五通過台南地區著名私立中學資優班入學考試;甚至在每年平均三千多名的競爭考生中,拿下九六、 九八、九九年榜首。
「不是每個人都得擠進科技業大公司,才能做出成績;相同的,不是非待在都會區學校裡,才能落實教育理念,」四十七年次,掛著細邊眼鏡,一派斯文的太康國小校長張嘉成語調溫柔,但語意堅定。
十四年前,張嘉成任教於台中都會區。眼看即將升任校長的他,突然接到故鄉傳來的噩耗,從小與自己感情深厚的弟弟意外身亡,頓時失依的四個姪子,只能投靠年邁的父親。
父親不忍耽誤張嘉成的前程,壓根反對他回鄉。因為,當時台南縣不採認其他縣市的教師資歷,回鄉的張嘉成不但自願投入缺乏資源的偏鄉學校,還要放棄十三年的資歷,從小教員重新幹起。
然而,張嘉成舉家南遷的心意已決,一方面認為親情的相互扶持是人生重要價值;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家都是從窮鄉僻壤的小廠房裡站起來。」學生時期便熟讀各大財經雜誌的張嘉成相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用企業領導思惟,帶領偏鄉孩子反敗為勝。
簡餐還是下午茶?
重新考試、受訓,再度從校長的高度面對偏鄉小學校的張嘉成,清晰地記得到太康國小報到的第一天。
「校長,怎麼辦?我只有三個學生!」剛到任三天,年輕的幼稚班老師踏進校長室,眉頭深鎖、幾乎要哭出來地求救。
從戶籍資料來看,當年太康村應該有二十一名新生入學,最後報到的,只有十一名。
為了把太康的孩子找回來,張嘉成祭出企業策略─市場區隔。
他形容大學校提供孩子的,就像大量、統一的簡餐;小學校就應該自我區隔,賣菜色更多樣、精緻的下午茶。
太康國小除了強化訓練基本學養的一般課程外,開發出以鄉土文史為主、閱讀為輔的本位課程,由校內專任老師研究開發。
另外,開辦融入音樂、體育的彈性課程。例如低年紀奧福打擊樂、各式樂器與舞蹈;利用社團與課餘時間發展的多元課程,像是小提琴、直排輪和舞獅隊。這兩個部份,靠著張嘉成到處奔走,延聘校外專業師資,「如果不能把孩子送出去,就把老師請進來。」
擁有十六年教學經驗的教學組長劉桂綿表示,太康多元課程的優點,在於專業。「很多學校不管老師的專長,像安排節目一樣地發包給老師,」於是,數學老師被迫同手同腳地教孩子跳舞,「孩子學不好,老師也痛苦。」
挨家挨戶發號外
「每天玩一些有的沒的,到底考不考得上啊?!」太康的下午茶,學生吃得開心,家長未必買帳。於是,張嘉成推出第二個企業策略─強勢行銷。
事實上,多元課程的一大重點,在於扶植學習信心。也許孩子不擅長背唐詩,但是吹直笛的時候,卻一點就通。只要有成就感,學習自然有動力,成績也能提高。「只不過,家長對孩子沒信心,」張嘉成非常清楚問題的核心。
他大膽地安排所有應屆畢業生,參加台南私立中學資優班的入學聯招,希望以實際成績破除疑慮。
結果,出乎預料的好成績,讓太康全體師長信心大增,興奮地將成績印成號外,挨家挨戶地全村發送,藉此期待家長不再因此焦慮,更不再盲目地將孩子轉到外鄉就讀。
漸漸地,太康受到矚目,入學率以平均七%的速度逐年成長;家長會開始幫忙募款,支持多元課程開支;甚至有外縣市相同理念的家長,把孩子轉到太康來就讀。
許多優秀校友,也因為認同張嘉成的理念和努力,紛紛解囊相助。例如,造價超過千萬,嶄新的幼稚班大樓、專業的鋼琴教室,就是白手起家創立年營收超過十億的皇田企業、同時身為太康校友的林永清董事長捐建。
張嘉成為工作成就感,下了一個新的註腳:與其所有人都往同一個地方施力,形成過度競爭、資源重複,不如到偏鄉發揮創意,開墾市場。這也算是上班族工作人生的「藍海策略」吧!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