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北勢國小校長 張志全:專心地學習,痛快地遊玩
每逢颱風來襲,地勢低窪的台南北勢國小總是很容易躍上媒體版面,校園一片汪洋的慘況,是外界對這所學校深刻的印象。
3 年前,張志全選擇來這裡當校長,親朋好友紛紛勸阻。當時張志全已經擔任了 8 年松林國小校長,而且治校成績優異,松林國小學生人數從瀕臨裁併的 40 多名,躍升到 120 多名。這位翻轉松林國小命運的校長,為什麼選擇學生人數稀少,淹水頻繁的北勢國小做為職涯發展的下一步?
故事也許該從 18 年前說起。當時張志全借調台南市教育局,坐在他對面的是即將擔任松林國小校長的潘豐富。某日黃昏,潘豐富邀張志全一起去松林逛逛,潘豐富對這即將上任的學校充滿熱情,不斷闡述他對這所學校的願景。
張志全記得那時他看到的松林,是一所普通的偏鄉小學,他還聞到了一種味道,「這裡即將面臨少子化。」滿腔熱血的潘豐富,一上任立刻為這所普通的偏鄉小學帶來新風貌。他把希望閱讀導入松林,看到《天下雜誌》報導哪所學校閱讀做得好,就開著 9 人小巴載著老師去學習。他利用回收廢木在校園搭建了漂亮的樹屋,給孩子一個夢想空間。潘校長的努力引起了玉山銀行的注意,松林國小獲得了玉山銀行捐贈的玉山圖書館,這是台南的第一座。
在潘豐富的努力下,松林國小有了良好的閱讀環境,也獲得教育部閱讀磐石獎。但這一切努力,仍抵擋不住少子化的浪潮,松林國小學生人數一路掉到 40 幾人。潘豐富在第 2 任校長任期即將結束前,曾想把學校轉型成實驗學校,但種種條件未能配合。
松林國小命運未卜,潘豐富想到了張志全。當時張志全剛以優異成績獲派校長,準備填志願。潘豐富親自到他家中,希望張志全能填選松林國小,因為他相信張志全可以延續他對這所學校的經營理念。
以小小芝麻串起 18 套課程
張志全當時立刻答應。「因為我喜歡閱讀。我看中松林有座玉山圖書館,」張志全說得直接。其實,張志全本來對於推動閱讀一點興趣也沒有。回想當年他在南科實驗小學當老師,看到隔壁老師很認真在推閱讀,他還笑說:「啊,書不就拿起來讀就好,有什麼好推動的?」
張志全愛上閱讀是在台南佳興國小的時候。那時佳興國小有了台南第二座玉山圖書館,剛接教務主任的他,走進學校的圖書館,燈一打開,「圖書館好像誠品書店,好棒!」張志全立刻去買書來看,學習如何在學校推動閱讀。他挑了很多繪本、小說推薦給孩子,請了作家跟孩子對談,還舉辦許多閱讀相關的師培活動。慢慢的,他發現沒有一個孩子不愛閱讀。
來到松林國小,張志全開誠布公跟老師一起面對問題,「我們不要怕學校倒或不倒,怕的是我們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被需要的地方。如果不做實驗小學,我們就一起努力在體制內變革。」
松林的變革,從一顆芝麻開始。張志全和老師討論過後,決定把過去做過的諸多課程聚焦在當地最有名的作物―芝麻。靠著一顆小小芝麻,他們串起了一到六年級完整的 18 套課程。在張志全的帶動下,全校老師認真撩落去。他們帶孩子下田種芝麻、 到工坊做芝麻糖、幫小農行銷、幫當地商品寫文案等等。
沒有把這裡當偏鄉
社區裡愈來愈多人感受這所學校課程的精彩,也欣喜他們為社區帶來的活力。張志全常跟家長說,「送孩子來松林,會得到兩樣東西:專心地學習,痛快地遊玩。」
在「專心地學習」這一塊,張志全帶學生去參加英檢,用種種方式激勵孩子學英文。他導入均一平台,訓練孩子看解題影片自學。他運用 PaGamO,把遊戲攻略的趣味融入學習。來自各界贊助的平板,使得松林的中高年級幾乎達到生生有平板,上課可以活用這些數位學習資源。松林的教學團隊也加入柯華葳教授當時推動的閱讀理解策略培訓。在「專心地學習,痛快地遊玩」氛圍中,松林的孩子能力提升了,他們的名聲也開始傳到更遠的地方,學生人數一路上升。
松林國小 50 週年慶之後,「我慢慢想要交棒,想要再去開創另一片天地,」張志全描述他的心境,當時北勢國小在閱讀上著力不多,他可以從零開始。他一上任北勢國小校長,立即推動閱讀,原本的圖書館排滿了老舊的高聳書架,沒什麼人想進去,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圖書館。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捐贈協助下,北勢國小有了一個溫馨舒適的新圖書館。成為希望閱讀聯盟小學,為北勢帶來更多的閱讀資源。
加入「教師厚學計劃」,讓北勢的老師學習最新的閱讀教學策略。北勢國小還與「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進一步合作,成為雙素養閱讀基地典範學校。這是北勢國小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把書面的文本理解跟數位閱讀整合起來,推動雙素養閱讀。
位於台南偏鄉的北勢國小,學生人數這 3 年來穩定微增,還一舉成為教育趨勢的領頭羊。張志全說:「我沒有把這裡當偏鄉,我在松林的時候就說過,只有心理的偏鄉,沒有地理的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