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自學最佳手段…大家都同意要『教學生釣魚』,一樣的,我們要『教學生閱讀』。但仔細思量起來,閱讀的釣魚方法是什麼?我們這一次在香港教室裡看到了。

——柯華威老師

走進香港播道書院二年級語文課教室裡,第一個令人感到好奇的是,這堂課由兩位老師一起教。校長盧偉成解釋,在播道每個年級中,會有一班由兩個老師一起教,一方面讓資深老師可以帶領新的老師,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互相學習的機會。
課堂一開始,老師讓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張學習卷。一位學生從書中找答案,另一位則把答案寫下來。教室裡,只見學生非常專心地討論作答。

接著老師開始進行一段QA,問的是書中相關的內容。若是一個題目出現不同答案,例如,「你看到的魚缸是用什麼做的?」有學生說:「塑膠」,有學生說:「玻璃」,這部份課文中並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學生透過看插圖與日常生活經驗去判斷,所以會有不同答案。當答案不同的時候,老師會進行討論。討論的目的,是希望學生不只能閱讀文字,也能從圖畫與相關文字中去推測答案,並讓學生了解,很多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想盡辦法讓學生上台發表

QA進行告一段落,老師會請學生上台拿著麥克風口述故事重點。大部分學生都非常踴躍發表,有的甚至能侃侃而談,毫無怯色。最有趣的是,學生口述完畢,老師會請其他同學趴在桌上閉起眼睛舉手評分。

評分的項目清楚地寫在黑板上,包括內容(1~5分)、流暢(1~5分)、音量(1~5分)。老師會問,「你們覺得這位同學音量得五分的舉手、得四分的舉手…,」每個評量項目依序問完,就會了解剛才上台發表的同學的整體表現如何。

評分完畢,老師也會去問小朋友評分的理由。

一堂課下來,小朋友會有很多上台發表的機會。校長盧偉成笑說:「這是我逼他們的。」

協助播道書院課程設計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展及傳訊主任黃麗萍指出,這樣的課堂活動不只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也因為孩子要評估其他同學的表現,所以他要學會聆聽,他要能夠告訴老師為什麼這個學生該得這個分數,所以也同時訓練了思維能力。

課堂結束前十分鐘,兩位老師開始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字卡,用玩遊戲的方式帶領學生大量認字,只見全班孩子跟著老師一邊做動作,一邊學認字,認「踢」字的時候就全班踢起來,認「抓」的時候就全班張牙舞爪…,氣氛hight到最高點。在玩遊戲中,老師也會同時把容易混淆的字詞做解釋。兩位老師一搭一唱,讓孩子在快樂的情緒中認得許多新字彙。

一堂課下來,讓人看到了香港是如何培養一群落落大方,勇於發表,有樂趣不斷學習的未來主人翁。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4年01月22日發佈)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許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