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四日,中研院院士曾志朗與新北市教育局長等重要教育界人士,與將近八百位憂心教育的校長、老師、家長等,一同湧入兩層樓高的三和國中大禮堂,把現場擠得水洩不通。

這天,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的「二○一三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到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黃大俊,與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理念學校創校者芬柏格(Mike Feinberg),暢談他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以獨特的教學方式,培養出最具競爭力的下一代。

梳著西裝頭的黃大俊,已為人祖父,但談起數位科技教育時,一點也不老套。

長年推動數位教育普及化的他,一九九八年,受世界貿易中心協會(WTCA)的邀請,設計線上課程。二○○四年,他主掌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KERIS),推動韓國數位化教育。

現在,他也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資訊技術小組理事。明年,他將前往泰國,協助泰國建立數位教學環境。

韓國力推「智慧教育」

這一趟,黃大俊要分享的是:過去韓國在數位化教育的成績與未來的展望。

「甚至連我十四月大的小孫子,都開始滑手機,」黃大俊觀察。這群流連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數位原住民」,與過去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而傳統的教學環境,「不符合他們接收資訊與互動的方式,」他分析。

事實上,韓國推動數位化教學已經十多年,成果也令人驚豔。

回顧近十年的PISA(國際學生評量)排行榜,韓國在閱讀素養的表現,一直都是前段班。二○一○年,韓國的資通訊發展指數世界第一,連韓國的數位閱讀能力也是第一。

不過,韓國政府仍擔心未來的競爭力。為此,韓國政府在二○一一年,提出新一輪的「智慧教育」計劃(SMART Education),這五個英文字母各自代表學生中心(Self-directed)、學習動機(Motivated)、適應力(Adaptive)、數位多元學習管道(Resource enriched)、科技教育生活化(Technology embedded)。

二○一○年推出的第一代數位教科書,將在這一波計劃中,以電腦、平板、電視為載具,呈現在學生面前,「多螢幕」(N-screen)的第四代數位教科書,將取代傳統的單一學習管道。

這套數位教科書也將整合入正在擴建中的「智慧教室」。未來兩年,是韓國數位教室的轉捩點。

明年,一四四間數位教室,將擴充至五百間,二○一五年,韓國政府則會評估是否全面實施。

「這些努力,都會是韓國維持競爭力的關鍵,」面對全場屏息聆聽的聽眾們,他自信地說。

「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將緊緊地串起韓國教師、學生、家長與世界。

美國 為弱勢學童圓個夢

另一位來自休士頓的講者芬柏格,身穿繡有KIPP字樣的背心登場。他所創辦的KIPP學校,分布在美國二十州與華盛頓特區,而這些學校多半位在以新移民為主的弱勢學區。

五萬名來自弱勢學區的學生,表現卻很強勢。他們有九成的機會進大學,四成五拿到大學學歷,其他同樣在弱勢地區的學校,則只有四成五機會進大學,拿到學位的比率只剩下八%。這樣的數字,比起美國全體學生的大學畢業率,一點也不遜色。

講起西班牙文相當流利的芬柏格,從長春藤名校畢業後,參加「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培訓,到偏鄉教書。

他深刻體會到,弱勢學生其實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因為和台灣一樣,如果想成為工程師、教師、醫生,你必須要有大學學歷。

但大部份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很難完成大學學業,因此他創辦了KIPP,幫助他們一圓大學夢。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KIPP嚴格要求學生與教師。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密集的課程,外加晚上兩個小時的功課,星期六的四個小時,暑假還有夏日課程。

有人甚至把KIPP從英文字的「知識就是力量」改為「小孩關在監獄」(kids in prison program)。

面對質疑,芬柏格不疾不徐地回應,他認為,KIPP節省了學生穿梭在學校、課後教學、夏令營的時間。而KIPP的出現,也只是讓學生與家長們,多了一個不同於傳統教育方式的體制。

面對未知的將來,兩位享譽全球的教育工作者,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教育夢。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原文於2013年12月10日發佈)

出處:天下雜誌 537期/ 作者:鄧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