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10年一改,攤開時程表,108課綱上路今年將滿3年,下一階段版本的新課綱預計7年後、118學年登場。非科班的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崇熙2021年9月走馬上任,研發修訂「118課綱」,正是他就任後的主要任務之一。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崇熙。(黃建賓攝)

2021年,當時在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任教的林崇熙接到一通電話,獲邀擔任「國民教育智庫」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雖出身高教體系,對教育有想法的他不假思索答應,從雲林住家買了單程車票北上。上任迄今,林崇熙首度接受媒體專訪,談7年後上路的「118課綱」,他透露自己心中的2項願景,以及即日起的改革規劃。

他是誰?身為教育研究機構主管,林崇熙從自己的教育歷程談起,說自己高中時熱愛數學,原想讀數學系,聯考後照著分數填,意外「考太好」上了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

大學畢業時正逢中美斷交,林崇熙憂心台灣沒有自主研發武器的能力,因此轉讀歷史研究所,旨在鑽研機械發展歷史。雜揉文、理的特殊背景,引導他博士期間鑽研科技與社會,成為這個新興領域的專家。

「不太典型的院長和學者,一上任就推動很多創新的事。」一名國教院資深主管對林崇熙做出這項註解。進而攤開國教院歷任首長名單,舉凡吳清山、柯華葳、許添明,清一色都是教育學者,林崇熙可謂罕見的「非科班生」。

他打算如何改課綱?林崇熙攤開時程表,下一課綱若要在118學年上路,國教院應於114學年提出課程發展建議書,才能展開後續的課綱研修、審議、製作教科書等流程。

為讓下一課綱更有新意,林崇熙更首度打破院內各中心黑、白分明的疆界,還有院內、外的壁壘,鼓勵研究員執行跨領域研究,或申請轉調到其他中心,期盼打造新的人事排列組合。

這項革新,雖得讓研究員們打破既有習慣、適應跨單位交流,但他們仍肯定這是跨領域教育趨勢下,不得不做的改變。

一名國教院研究員分享,像他們這種「做研究的人」,確實很容易在單一領域越陷越深,視野不夠寬廣。

另一研究員舉例,以前談到108課綱,大多被認為是課程與教學中心的業務,「其實教科書中心也要跟著改書、測驗與評量中心要研發素養題,才能讓課綱成功。」這是國教院過去比較少見的思維。

他也希望下一課綱更接地氣、貼近生活。坐下來開會擬定課程發展建議書前,林崇熙打算先花2年時間「帶頭玩樂」,拋下書本、論文,走出去探索社會文化脈動。60多名不同單位的研究員正展開不一樣的研究生活,齊聚泡湯、郊遊,還要多去校園以外的場域參訪、觀察,從中找尋未來方向。

(黃建賓攝)

在家鼓勵兒子「不要讀太多課本」,支持探索多元興趣

在外推動教育創新,回到自己家中,林崇熙也奉行「不要讀太多課本」的前衛教養哲學,鼓勵2個兒子雜食各類課外知識。

20多年前,他和一群雲科大教師辦校內幼兒園,就請老師別教孩子拿筆寫字,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兒童發展的體育課、玩樂活動。他的兒子也在那裡「玩」3年,小學一年級第一次國語考試只拿35分,林崇熙樂觀要求「以後就以此為及格分數。」

今年60歲、一路讀建國中學、清華大學,最後赴美國取得博士的他,以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情節為例,指劇中「學霸」畢業後成了普通上班族,功課最差的學生則因掌握天賦,成為插畫家發光發熱。小時候的分數高低,絕不代表人生成就。

縱使對孩子採最高程度的開明、放任,但看著中學期間的兒子沉迷電玩,林崇熙還是忍不住「管」了。

他問緊盯螢幕的兒子「這有什麼好玩?」兒子描述自己在電玩中進行兩軍對戰,為了要贏,他聯合 A、B 角色消滅 X 魔王,再去支援 C 幹掉 Y。聽到這裡,林崇熙眉頭瞬間解鎖,「原來兒子透過電玩學運籌帷幄,這是課本沒教的內容!」隔天就把家中撥接網路升級成光世代,支持孩子投入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活動。

林崇熙笑著說,大學時的自己也嗜讀武俠小說,還因此被當了2科。如今回頭看,武俠小說影響他看世界、做決定的方法,是他讀過最有意義的書。

但能像林崇熙這般思考的,終究是少數。隨手瀏覽教育網路社團,不難發現,更多家長反對課綱刪減學科章節,稱孩子若讀太少課本,將衝擊下一代競爭力。

對此,林崇熙相信文化、風氣能改變,就像歐洲多國在政府、業者的齊力推廣下,如今上街買菜的顧客,大多順道買花回家妝點,花農不再怕沒飯吃。課綱10年一改,國教院若從現在開始考察社會文化,10年後改的不只是帳面上的課綱,也有機會由下而上翻轉大家對教育的看法。

(黃建賓攝)

118課綱初步構想:借鏡實驗教育、強化自主學習

談到「118課綱」初步構想,林崇熙提出2個重點,也就是借鏡實驗教育、強化自主學習。他心目中的教育圖景為何?接下來該如何做,才能讓腦中的畫面成真?來看看他怎麼說。

Q:下一階段課綱規劃起跑,您打算如何展開?

下一課綱表定118學年上路,國教院114學年要提出課程發展建議書,在此之前都是籌備期,我想先花2年時間促進內部組織相互合作。國教院現在有8個中心,以前各做各的事,我想讓院內變成矩陣式,也就是一件事、一項業務橫跨多個中心。

要增進跨中心合作,最好的方式是泡湯,大家「坦誠相見」,然後晚上一起喝飲料,最好是40度以上的飲料。我也鼓勵同仁參訪部落、產業,跨出國民教育的小框框。而在日常工作中,假如某中心辦活動,就廣邀各中心一起去,也能增加交流機會。這樣的跨領域合作,才能延伸出統整性思考,發展出不一樣的課綱。

Q:下一版課綱將往哪裡走,與108課綱有何異同?

我希望下一版課綱有更多「實驗學校精神」,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正規學校融入實驗教育思維。

下一版課綱應該讓學習更貼近生活,而實驗教育就是把社會資源、生活環境融入校園的一大典範,尤其是原住民學校,常運用整個部落的資源辦學。我會多鼓勵國教院研究員到原住民實驗學校看看,觀察學校與社會如何共構,從中獲取規劃下一課綱的線索。

Q:下一版課綱會全盤推翻108課綱規劃,或雜揉新、舊課綱?

課綱牽動人數多,「全部改掉」恐引來師生不適應,下一課綱還是會以108課綱主張的「自主、互動、共好」精神為基礎。值得一提的是,108課綱新增彈性學習時間、自主學習計畫,如果能再擴增學習時數和空間,更能協助自我探索。

不過,所謂的「自主」不是放任,一定要有配套。108課綱上路至今,有學生、家長反映探索資源不足,或是「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沒內容寫,是因為多數人把資源限縮於校內。

其實,政府各部會,乃至整個社會都能協助教育。在這之中,與學校直接相關的「家長」就是最重要社會人士,只要每個家長輪流到孩子班上分享自己的職業、適度導入工作上的資源,不必花太多時間、金錢,就能開拓學生視野。

Q: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到底該怎麼教?

帶領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是重要教育目標,即108課綱談到的「素養」。學生應學習把具體現象問題化,再把當中的概念抽象化,然後進行理論知識的對話與辯證,接著理出定見來解決問題。

學生若不會將現象「問題化」或「抽象化」,就無法把課堂所學運用在生活中。相對地,學生不可能天生就會「運用知識」,需要在課堂中不斷鍛鍊、學習。

Q:您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教育要協助學生不斷自我探索、了解自己。如果能放對位置、適才適所,就是能夠適應變化的脈絡性人才;放錯位置,就是災難。就像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情節,劇中「學霸」畢業後成了「社畜」,功課最差的學生發現自己會畫畫,最後成為收入豐厚的知名插畫家。

建築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曾說:「一座偉大的城市,要能讓孩子在街上,看見啟發他一生志業的事物。」我認為,一所優秀的學校,要能讓學生在校園中,遇見啟發一生志業的人事時物。

林崇熙|小檔案

1961年次,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學士、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博士,兼具文、理學術背景。2021年9月借調至國家教育研究院前,是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專任教授,也曾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並創辦不分系的前瞻學士學位學程。育有2子。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2年5月11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潘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