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再只是「翻書」閱讀!數位閱讀時代,大人該知道的3提醒+5步驟
閱讀的樣貌已徹底改變。對國中小學生來說,「看書」不只是翻紙本,更常是滑開平板、點擊畫面。《親子天下》調查顯示,超過4成學生常用數位載具閱讀,面對電子閱讀新時代,大人該如何協助孩子真的「讀進去」?

疫情期間,圖書館關閉、實體書取得困難,電子書成為許多家庭的閱讀替代方案。根據國家圖書館2024年統計,全台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量突破1,980萬冊,年增近一倍,數位閱讀已不只是大人的選項,也成為家庭的日常生活。
《親子天下》在今年3到4月進行的「樂讀少年閱讀大調查」也顯示,超過4成國中小學生曾閱讀電子書,高達6成經常接觸網路小說或漫畫——孩子的閱讀,不再侷限於紙本書,而是以各種數位載具,展開全新的閱讀模式。
數位閱讀的優勢,是只要載具能連上網,整個圖書館都是自己的書櫃。
數位閱讀的範疇有多廣?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陳昭珍表示,只要能在閱讀過程檢索、連結、整合,能做橫向主題閱讀,就是數位閱讀。
國中小學生,都怎麼使用電子書?目前市面上一台動輒七、八千元的電子書閱讀器,其實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主委曾品方推斷,回答有閱讀「電子書」的中小學生,尤其小學年段,可能是因教育部「生生用平板」政策,加上閱推教師也受過用電子書推閱讀的訓練,因此大量運用在閱讀教學。
數位閱讀從小啟動,台北市萬興國小從二年級開始,就開始帶孩子用平板閱讀電子書。甫從萬興國小退休的閱推老師曾品方分享,尤其在辦理「與作家有約」活動前,電子書能克服實體書本數不足的困境,能讓學生共讀作家作品,也有助於降低偏鄉的文化不利。
這樣的閱讀便利,也在宜蘭縣蘇澳國小發生。

蘇澳國小全校約350人,雖然不是偏鄉或非山非市學校,教學資源仍難與都會區比擬。因為不屬於偏鄉學校,每6班補助配發1班平板,但在校內老師積極撰寫教學計畫,參與「學生攜帶載具回家學習」(Take-Home Student Device ; 簡稱THSD)計畫,現在全校學生是生生「有」平板,去年(2024)更獲得教育部推動數位學習績優學校全國特優。
蘇澳國小圖書資訊組長邱怡雯表示,目前校內低年級仍以閱讀紙本故事書、有聲書或搭配英語影片為主,但在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階段,會教學生操作平板、使用軟體來閱讀或紀錄。運作多年下來,她認為,這條路指日可待,更鐵口直斷地說「數位閱讀不會回頭,只會繼續往下走!」
優勢一:不受限實體書本數
早期若要數位閱讀,還得把全班帶去電腦教室,教育部的「生生用平板」政策,為中小學帶來更多數位學習資源,現在只要入班打開平板車就能操作。
若班級要閱讀主題書,只要一鍵借閱電子書,無論是計次或限本,都能省去搬運、管理實體藏書的成本,也能克服實體書冊數不足而無法操作共讀。
邱怡雯也分享,這幾年電子書資源也相當普及,例如教育部的教育雲、文化部的台灣雲端書庫;聚焦宜蘭縣,今年也有採購國語日報MDNeReading雲閱讀、宜蘭縣公共圖書館也有電子書、hami書城。平台多元性高,若在這平台借不到,就去另個平台找,不受限時間、空間。
優勢二:學習成果「立體化」
「我們最怕孩子懶得閱讀書籍文字」邱怡雯分享,數位工具除了讓學生隨時隨地閱讀,孩子還能直接運用「朗讀」功能,來協助閱讀理解。
遇到不會的字詞,直接圈選起來,再利用網路查找定義、解釋,電子書也能將畫面分割顯示,結合多媒體操作,解決學生的學習痛點。
除了查找資訊速度快,邱怡雯也善用「截圖」功能,例如讓學生截下書籍頁面,請學生分別依照主角在做什麼事情、遇到什麼困難、有什麼貢獻,以藍色、綠色、紅色等不同顏色的畫筆作為註記。初步將訊息分類後,再繪製成概念圖,接著讓孩子上台發表。

有了數位工具,發表不再侷限是「即席演出」。
邱怡雯說,學生可打開平板的攝影功能,每個孩子都能做自己的主題報告、練習口說,說一次不成功,那就再做一次,最後將影音上傳至作業平台,讓學生互評,觀摩不同主題與風格的報告內容。如此一來,也把聽、說、讀、寫都串連起來。
優勢三: 有效引發學習動機、克服口說恐懼
走入台北市重慶國中每週一次的閱讀課堂,閱推教師柯靜如在大屏幕操作課程,學生人手一台平板,緊跟著老師的授課節奏,一秒都不能分神,因為只要一落隊,很可能就跟不上操作進度了。
柯靜如說,平板能取代紙筆,也可以搜集數據,執行多元課程任務。有別於傳統的講台室教學,學生更喜歡上數位閱讀課,有效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對學習能力較低落的學生,更是有吸引力。

邱怡雯也表示,過往讓學生上台發表,有時過於緊張、倉促,可能沒準備好,會花許多時間在暖身,也可能導致其他孩子不耐煩。現在運用數位工具,反而能執行差異化教學,讓進度不同的孩子,都能有不同的教學呈現。
提醒一:有了載具,也得有好網路
執行數位閱讀多年,邱怡雯認為,最需要克服的問題是網路環境。他說,若全班25人都上電子書平台,校園網路流量會很大,有些孩子會卡住,可能要等五到十秒才能翻頁,影響閱讀品質。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若電子書有100頁,她會請學生將要用的資料預先截圖,省去網路塞車的等候時間。
提醒二:載具內建功能多,分心拉不回來
新美國基金會早期教育計劃負責人麗莎.根西(Lisa Guernsey)表示,兒童電子書中的音樂、動畫和遊戲,可能會讓孩子分心而不是幫助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數位閲讀可能會讓孩子無法專注在故事的內容,尤其是天生氣質中容易分心的孩子。
面對分心挑戰,邱怡雯則善用班級經營,以及公發平板的管理系統。例如孩子將平板帶回家使用,系統可限制只能開啟特定APP;上課期間,教師也能透過環視,或操作載具看到學生的操作情形。
提醒三:偷吃步太多,錯別字增加
「過去我們都是慢慢打字,現在可以用語音輸入,小朋友太會偷吃步了……」邱怡雯分享,學生太會用載具了,光是運用截圖功能,學生可以直接請平板協助整理資料,若要寫在紙本上,明顯發現錯別字增加,學生也不一定會除錯。
因此,現在也與其他領域教師協調教學目標,國語課就專注打好語文基礎,閱讀課就是聽、說、讀、寫任務的整合,但仍會請學生檢視自己的錯字情形。
數位閱讀教學有一套:讀、做、說、寫、想
邱怡雯長期深耕數位閱讀教學,提供這5步驟的數位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知識吸收:
- 讀:選讀電子書,並運用數位工具,做閱讀筆記、標示重點
- 做:請孩子將這些重點資料,製作成概念圖、簡報、文字創作
- 說:讓孩子練習發表,可運用錄音、錄影,或是即時影像直播
- 想:讓組員互評,去觀摩其他同學的內容,並思考差異性
- 寫:將課程心得寫下來,反思個人知識的增長

數位閱讀正快速改變孩子與書本的關係,從紙本到螢幕、從翻頁到滑動,形式轉變的同時,閱讀理解、思辨力與表達力的培養依然不可少。
陳昭珍提醒「閱讀不只是瀏覽與檢索,還需要時間、對話與內化。」
不論是在教室還是家庭,大人若能理解孩子在數位載具上「閱讀」的樣貌,從旁協助、適時引導與討論,就能讓這股數位趨勢,成為孩子學習與表達的新助力,而非分心的干擾源。
在這個無法回頭的數位閱讀時代,真正的挑戰不是孩子會不會用行政載具,而是我們大人,是否準備好一起走進他們的閱讀新世界。
孩子怎麼從「不愛讀」到主動找書看?
從家庭陪伴、學校推動到主題式分齡書單,更多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可能與方法👇
- 你讀過這些嗎|孩子最愛作家&書籍揭密!
- 閱讀趨勢分析|培養閱讀力的6個關鍵秘密
- 數位閱讀時代|當孩子不再只是「翻書」閱讀,大人該知道的3提醒+5步驟
- 開箱閱推老師|一人扛起全校閱讀教育,為孩子打開世界的窗
- 閱讀家庭解密|年售10萬本童書,專訪「小學生都看什麼書」版主Tey
- 閱讀家庭解密|用課外書養大的孩子,走得更穩:立委陳培瑜的閱讀教養法
- 閱讀現場實錄|近2成國中生不讀課外書?閱推教師4招重燃閱讀之火
- 漫畫閱讀術全解|漫畫迷老爸不藏私,5–15歲分齡漫畫書單
- 心理成長書推薦|心理學家推薦,解除10–15歲青少年腦內風暴
會懷念的暑假|今年,一起重新定義「好玩又好學的暑假」!
- 揭秘100位小學生的暑假願望清單 家長最該知道的4件事
- 大坦誠X夏嘉璐X陳培瑜 印象深刻暑假回憶大解密
- 暑假回憶大解密!林書豪:「這件小事」現在想起來都會笑
- 數位閱讀時代,大人該知道的3提醒+5步驟
- 資優老師教你用暑假,養成孩子的探索和自學力
- 奧運教練給爸媽、孩子的7個暑假運動提案
- 4關鍵打造孩子的運動習慣,從熱情到自信的成長之路
- 如何放下手機,共同創造暑假的「真實感」?
- 暑假期間也能不爆炸的親子對話術
- 全台18縣市70座涼爽水公園推薦+5招避暑攻略
- 職能治療師推薦8遊戲場,學評估風險、培養韌性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5年6月13日發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