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也學習平衡拿捏
我認為大學生到小學服務的內涵在於一種平衡的拿捏。這個平衡由兩端拉鋸著,一端是我們的知識權威,一端是孩子的接收能力。
我們掌握著知識,並在教學上的權力結構中佔據主導權,這是一個危險的位置,它容易讓我們自身忽略掉下層結構中,孩子的天性、感受與吸收能力。而此行的一剛開始,我就意識到,自身的學習與孩子的學習並不會是同一條漸進線──如果是的話,對兩邊都是相對失衡的──因此當我認為自己必須在主講時掌握一定深度時,那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在面對孩子時,我的定位是拋磚引玉的篝火──意即,我只是想勾起他們接觸自然的興趣,並理解接觸自然的基本核心:不隨意驚擾生態、垃圾不離手。
製作簡報時,試著透過手繪風元素,增加小朋友的好奇心,並避免教學上的版權爭議;因此在期中爆肝繪製了一系列的動植物圖片,最後的成品是由手繪元素加上付費軟體的影片素材庫結合而成,總歸來說還不錯,在上完課後有小朋友過來想看更多的畫,還有老師跑來問簡報的製作方法,雖然離原本預設的精緻度差了一些,但也成效頗豐。
課程的主題是自然教育相關,因此透過文本的閱讀(劉克襄《山黃麻家書》、麥克法倫《故道》、《大地之下》、理查鮑爾斯《樹冠下》等),增加了相關領域視野的縱深。
教導給孩子的雖然只是最淺顯的一些,但也希望成為他們開始自然觀察、地景紀錄的啟發;而真正深遂的東西,我也透過這一堂課看見了。
因為以前自己有著當組長就變控制狂的毛病,所以這次試著放鬆,在分配細項之後便留給組員們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的模式或許確實是比較健康的,我感覺自己在負責的領域上比較不會被占據過多的心神,有餘力進一步發揮;而組員其實也都完成得很好,並沒有我擔心的狀況出現。
大學生為什麼需要修習類似「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這類服務學習課程呢?當低年級的孩子跟我說他們覺得很酷,並且難得聽得懂的時候,我知道我想對了──這堂課除了外顯的知識上的交流與傳遞,更重要的是覺知到這種結構上先天的不對等,並努力弭平,與服務對象建立真正有效的溝通──否則,這只是一趟自我滿足之旅而已,透過知識與權力上的不對等,傾倒名詞,有甚者使得孩子受挫排斥;我認為那不是教育的用意,至少不是自然教育的目的。
這毋寧是一種謙卑的訓練,在擁有權力時,反而需要自省其身。
我很難誇口說自己要為社會做出什麼特別的事,但我期許這一種謙卑的品質落實在每一次溝通與對話的建立中;從身邊開始,乃至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