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常擔心孩子接觸太多社群媒體會影響心理健康,但新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腦部運作」也可能因此被改變了。長期的追蹤發現,頻繁查看社群媒體,會導致對別人的反應過度敏感、還會出現強迫性的行為。而最健康的使用電子產品方式是⋯⋯

(親子天下提供)

關於社群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各界幾乎已經有共識的是,使用過量會傷害心理健康。但新的研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還會改變大腦的運作模式,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更大的影響。

美國教育專業媒體《教育周刊》(EducationWeek)引述《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刊登的文章,提醒大人留意孩子的數位社交行為。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追蹤了169名背景多元的六、七年級的小孩,追蹤他們查看臉書、IG、以及 Snapchat 等社群平台的頻率長達3年,並且每年進行 MRI,比對他們玩虛擬遊戲時,當遊戲中的其他青少年出現快樂、生氣或模糊的臉時,他們的腦部活動狀況。

結果發現,習慣性使用社群平台、每天查看15次以上的人,會很快、很強烈的對同儕的情緒(是好、或是壞)做出反應。在期待可能會得到社會的獎賞或懲罰(別人的回應)時,腦中控制動機與認知的部位也會活動得更活躍。研究指出,社群媒體在孩子對社會獎懲敏感的發展關鍵時期,持續注入頻繁、又難以預期的社交相關訊息,使得這群學生變得更敏感,而且因此發展出查看社群帳號的強迫症行為,甚至帶來了困擾。

玩電玩、或被動看推播影片 最不利健康

類似的狀況是,《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刊登了另一篇研究,發現9~10歲的孩子一天如果玩電玩或看以演算法為基礎推薦播放的影片、例如 YouTube 超過一個小時,也有較高的風險會發展出強迫症,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研究都是追蹤了幾年才得到結果,而今,幾年過去,所有的孩子使用社群平台的狀況都比這些研究進行時更頻繁,大腦運作很可能已經被改變了。在去年中,皮猶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80%的青少年幾乎每個小時都會察看自己的社群帳號,而且有一半表示無法停止使用社群媒體。

這也提醒了大人們,在關心孩子使用電子螢幕、數位工具時,要更聚焦在如何使用、而不是表面的使用多久。畢竟,在當今的環境下,已經不可能全面禁用電子產品。

《教育科技雜誌》(EdTech Magazine)就刊登一篇澳洲的研究,分析四千多名兒童使用電子螢幕時的行為類型,發現當孩子將電子產品上網的時間用來學習時,反而有正面的影響,像是較好的教育結果,比較能堅持不懈,但對健康沒有負面影響;互動式的娛樂使用、包括玩電玩,雖然可能也有刺激學習的效果,但仍會影響心理健康。而最糟的使用方式,就是被動式的、像是靜靜地一直看推播的影片時,對健康最為不利。

(資料來源:教育周刊EdTech皮猶研究中心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3年01月17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