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嘉義縣的楊秀如老師遇到一位不一樣的轉學生,這對轉學生的父母感動了楊秀如老師,這對父母他們是曾志朗和洪蘭教授,這段人生的偶遇讓楊秀如老師成為閱讀的關鍵推手,改變了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

(劉國泰攝)

閱讀典範老師嘉義梅北國小楊秀如老師在2016《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的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上,分享她成為閱讀推手的故事。

民國82年我在嘉義縣民雄鄉的三興國小任教,當時中正大學剛到嘉義縣來設立。有一天,學校告訴我:「有轉學生到你們班喔!」一對很誠懇的家長帶著小孩子到我們班上,他們說:「這孩子在國外長大的。」我趕快跟他說:「我沒有辦法用英文跟小朋友溝通喔!」家長說:「沒關係,我的孩子會講中文。」

我拿著他們的名片,一邊唸一邊走進辦公室:「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曾志朗、心理研究所教授洪蘭。」這誰啊?同事說:「啊!妳慘了!」「中正大學教授孩子的班級老師都說,這些教授,出嘴巴的有、出錢的沒有,還會干涉老師的教學。妳最好告訴他們,我們三興國小即將遷校,所有補助款都凍結,他們最好去念師院附小、東隆、民雄那種中心學校,不要來三興國小。」那我心裡想:「安啦。他絕對不會轉到三興國小來!」

轉學生的晴天霹靂

結果,開學前一天的晚上九點,我正要睡覺的時候,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洪蘭教授來電說:「楊老師,妳好,我決定把我的孩子轉到妳的班。」我當時拿著電話瞬間覺得晴天霹靂:「怎麼會這樣?」洪蘭教授說:「楊老師,我不在乎孩子的考試成績,只希望孩子能快樂的學習。」

每次,我們班小考或是各種考試拿到考卷,很多小朋友就會很緊張說:「怎麼辦?我回去會被我爸爸媽媽打死、罵死⋯⋯」;但這個轉學生都會跟我說:「老師,我的父母不在意我考試的分數,他們要我思考被扣分的題目中,哪些是我會的,下次我要細心的去應對;哪些是我不會的,我要思考如何將它學會。」

而且他很樂觀,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面對問題,這跟我們平常遇到的孩子好像表現的不太一樣。

曾志朗和洪蘭教授,他們告訴我做善事能夠看到自己和學生直接受惠是最好的,他們承諾願意大力協助我購置圖書,還有爭取各界的贈書,希望我在學校裡是顆種子,能夠在校園當中萌芽,去影響老師、行政、校長,大力的推動閱讀。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一開始我都故意做實驗,想說他們那麼忙,怎麼可能幫我?我就故意要求:「洪老師,我們學校缺什麼、缺什麼⋯⋯」缺書,他就趕快寄書給我,我說缺錢,他就趕快捐錢給我們。實驗幾次,我覺得好像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覺,我就問說:「你們要幫我到什麼時候?」他們說:「一直下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楊老師我告訴你,我有現在的成就和社會地位都是國家教育我,現在有能力,我應該要努力回饋。」

像傳教士一樣的推動閱讀

我受了這些話感動,所以就很努力的去做這件事情,像傳教士一樣去跟隔壁班的老師講推動閱讀是件非常好的事情,開始組循環書箱、組讀書會。跟老師做教學分享,然後我們又覺得說,只影響老師是不夠的,要影響校長,所以,想辦法請校長讓出圖書室給我們管理,校長一開始說:「推廣閱讀,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看出成績?高中、大學嗎?但是他還記得我是他學校的校長嗎?」校長又說:「你看,每個學校都在推短時間就可以得獎盃、獎狀的活動,譬如說田徑、繪畫、音樂等等,誰在推廣閱讀?」我告訴校長:「推廣閱讀,學生的程度提升,老師就輕鬆,家長會稱讚校長辦學很用心。」校長聽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圖書室就交給我們去管。

老師和校長加入後,我們下一步是家長,不然家長一天到晚就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所以我們在學校裡面帶領親子共讀共學的讀書會,改變家長對分數的一些迷思。

後來我在竹崎國小整理圖書室,我的一些夥伴們也陸陸續續調到其它學校去,他們也在其他學校開枝散葉推展閱讀。做這些事情以後,家長、學生、老師都給我很多回饋,家長告訴我說,在共讀過程中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他覺得說,他們去利用社區圖書館,不管是鄉立或縣立的圖書館,就是公共圖書館,這些圖書館豐富他的孩子的課後生活,圖書利用教育,養成孩子的自學能力,這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學生也常會跟我分享說,本來他們不太敢表達,可是藉由閱讀,有共同的話題,在合作思考當中,增進了他們的表達能力,也學習別人的優點,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功課成績好的孩子跟我分享,他說,因為大量閱讀以後,他的視野增廣,然後跳脫他自滿的陷阱,本來他可能覺得自己很厲害,後來發現到,原來自己是很渺小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

這個學生他上大學以後寫信給我,他跟我說,小學,是他學習的黃金傳奇,因為他的大量閱讀,所以每天都有很多東西等著他去探險,而且他說書隨時溫暖他的心,更鼓勵著他,所以他的志願就是當一位老師,他現在已經成為一位老師,目前在台北市擔任國中老師,他也希望把閱讀的樂趣帶給他所有的學生。

(本文為嘉義梅北國小總務主任楊秀如於2016年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國際閱讀教育論壇演講分享,李孟真聽打,陳秀如、陳雅慧整理)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16年11月18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楊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