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句諺語:「要養育一個小孩,需舉全村之力。」同村共養概念下的閱讀教育,不只是父母或單一家庭的責任,更應該是中央與地方攜手、政府跨部門合作連結、民間單位公私協力的相互結合,是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共同責任。

2023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以【閱讀‧共好台灣】為主題,希望幫助孩子可以透過閱讀,具備知識、透過閱讀來學習、拓展視野、發掘個人潛能、建立起自己帶得走的能力;更要從能讀、能用,到能思考、能共感與理解他人的需要,進一步關心自己的社區和文化,擁有國際觀點。

2023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主題【閱讀‧共好台灣】,超過450名教師參與。(黃明堂攝)

今年論壇,特別邀請到前聯合國經濟暨社會理事會主席英加.朗達.金(H.E. Ms. Inga Rhonda King)大使,親臨現場與大家分享該國如何透過有品質的教育改革(the Education Revolution)為永續發展和社會進步奠定基礎。

金大使在演講中借鏡巴西已故教育家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的著作《受壓迫者教育學》和美國著名公共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著作《Critique of Meritocracy》,與大家分享教育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探究和反思的協作過程。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成為主動的參與者,能夠與教導者互動、彼此交流知識。期待透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理解和挑戰社會中的權力結構和不平等。

此外,金大使也鼓勵學生們不要小看自己,要將自己視為社區的共同體,擁有共同的命運和挑戰,因為永續發展需要的是彼此協作以及對社會、環境和經濟議題之間相互聯繫的深刻理解。

前聯合國經濟暨社會理事會主席英加.朗達.金(H.E. Ms. Inga Rhonda King)大使親臨現場,鼓勵學生們不要小看自己,要將自己視為社區的共同體。(黃明堂攝)​​​

今年論壇也邀請到PISA成績超越芬蘭,締造全歐第一的愛沙尼亞教育與研究部顧問麥・基欽(Maie Kitsing)。她首先借用美國作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的名言:「面對長輩的教誨時,孩童一向不是最佳聆聽者,但卻是最佳模仿者。」指出文化環境對閱讀習慣有強烈影響。

歐洲溫度計(Eurobarometer)的「文化消費指數」(Cultural Consumption Index)調查,在十年前便指出30%的愛沙尼亞人屬於極高或高程度文化消費者。2020年,愛沙尼亞統計局的數據更表示,民眾對於文化活動的參與率已提升至74%。根據歐洲統計(European Statistics),愛沙尼亞人的書籍平均閱讀時間,高於其他歐洲國家,顯見父母與祖父母在閱讀上,建立的良好示範對學生非常重要,也連帶成為提升PISA成績的關鍵因素。

論壇下午場「永續閱讀:從出版、嚴選到教學實踐」專題座談,則吸引許多教學現場教師、家長與出版社夥伴參加。兒童閱讀推廣人張淑瓊老師、台灣兒童閱讀學會及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顧問柯倩華老師、臺北市萬興國小王蓓菁老師、新北市頭前國中黃冠瑋老師等,針對「SDGs兒童永續書房@天下」的SDGs永續書單進行深入介紹與剖析,包括從選書委員的角度、分享出版與嚴選書單的看法,以及現場教師如何應用書單的教學實踐。

「永續閱讀:從出版、嚴選到教學實踐」專題座談,邀請張淑瓊老師、柯倩華老師、王蓓菁老師及黃冠瑋老師,深入剖析SDGs永續書單,並分享教學實踐經驗。(王竹君攝)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歷時半年評選,於今年9月公佈第二期SDGs兒童永續書單,也在論壇中正式發表。本次論壇特別邀請臺灣多家出版社夥伴蒞臨現場,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凌爾祥執行長更向出版業者致敬,感謝出版社們熱情響應「永續閱讀」活動。

基金會向出版業者致敬,感謝出版社夥伴熱情響應「永續閱讀」活動。(黃明堂攝)

桃園中正國小許梅珍校長表示:「每一次參加論壇,都讓自己重新回想教育初心。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被孩子們圍繞,共讀與聊書的美好,是讓人持續燃燒教育熱情的動力來源,這些歷程激勵他們的閱讀興趣,也滋潤我的教育真心。」

【閱讀‧共好台灣】期待台灣的教育,不單單只是拔尖,亦能扶弱。不僅僅是讓孩子具備知識,更要從能讀、能用,到能思考、能共感與理解他人的需要,進一步關心自己的社區和文化,擁有國際觀點。不論是中央與地方攜手、政府跨部門合作連結、民間單位公私協力,都一起共創、共學,一起思考如何用同村共養之力,讓教育「沒有脫隊的孩子」,培養新一代世界公民,共創美好台灣。

出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作者:林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