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穎攝)

在台灣偏遠的角落裡,有許多孩子因為不利的環境和貧富差距,陷入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疫後社會的兩極化,更讓不平等加劇。

然而,仍有2萬名教師克服交通、生活條件上的困難,選擇留在偏鄉,持續用陪伴與耐心,在第一線守護孩子。無論在疫情最艱困的時候,還是面臨教師人力荒的難題,許多老師始終保有教育的初心,用熱情照亮孩子的路。他們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們一生的導師。

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製作、出品的《故事 開始的地方—希望閱讀》紀錄片,將聚光燈照向台灣偏遠地區,真實地記錄了一群偏鄉老師和孩子的生命故事。首映會於11月20日下午在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許多來自公部門、企業、教育、出版和媒體界貴賓都齊聚一堂,包括: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夫婦、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明峰、監察委員范巽綠,以及長期支持希望閱讀的公益夥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育秀教育基金會、陶氏化學、台灣艾司摩爾、台灣杜邦等企業均蒞臨觀影,用實際行動支持教育,向所有偏鄉老師致敬。

(謝佩穎攝)

《故事 開始的地方—希望閱讀》費時一年以上製作,故事跨越20年,拍攝足跡遍及台灣十多個縣市,從山之巔到海之涯,忠實呈現出台灣偏鄉教育的現況。片中多位教師透過閱讀和陪伴,改變了孩子的生命旅程;真摯的師生情誼,溫暖了許多人的心。

紀錄片的主角都來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計劃」中的偏鄉聯盟學校。希望閱讀計劃是在2004年發起,每年協助200所偏鄉學校推動閱讀教育。相信提升偏鄉孩子的閱讀能力,就像給他們一雙可以飛出幽谷的翅膀,帶著希望海闊天空的飛翔。走過20年,看見了許多閱讀和陪伴帶來的改變。

南投人和國小呂家賢老師(中)和他的三代學生均蒞臨觀影。(謝佩穎攝)

「人最該閱讀的書有兩本,一本是自然,一本是自己。」來自南投人和國小的呂家賢老師,打破學階限制,提供孩子「18年保固」,從國小一路看顧到孩子上大學、出社會。而在屏東泰武國小服務逾20年的陳美珍老師,常常要切換成孩子父母的角色,陪他們在學校寫作業到晚上 6、7 點,有時更充當理髮師,幫孩子剪頭髮。

銀幕中,當年的孩子就像一顆顆小種子,如今已成為大樹,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發光,繼續影響更多的生命。這些長大後的孩子也跟著老師、爸媽一起參加首映會,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

而許多人成長記憶中的「希望閱讀書車」也來到現場,讓大家重溫童年最愛的閱讀時光。希望閱讀書車是由中華汽車捐贈、特別打造的,20年來共有6台書車在全台巡迴,累計行駛20萬公里以上,相當於繞行台灣超過236圈。

(謝佩穎攝)

紀錄片的製作團隊,除了《海闊天空》導演及製片羅儀修之外,還有許多金獎電影工作者參與。攝影是由多次入圍國際影展的林麗芳擔任;剪輯指導為台北電影節、金馬獎,及金鐘獎等「三金」最佳剪輯獎得主陳曉東;負責原創配樂的梁啟慧,為第21屆傳藝類金曲獎「最佳編曲人」及「最佳跨界專輯」獎得主;負責聲音設計的簡豐書,則為2019年台北電影獎最佳聲音設計獎得主。

為了鼓舞更多教育工作者, 12月起《天下》將在全台縣市規劃多個場次,提供全國教師,以及有志踏入教職的學生免費觀影。同時,也鼓勵更多企業和團體包場,讓更多教育工作者都能被鼓舞。期待這股善的力量源源不絕,再次感受教育的力量與感動,讓每位老師、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出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作者: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