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延至1月舉辦的希望閱讀「2021年國中專題研究競賽」,再因疫情升溫改採線上進行。儘管如此,孩子們生動而豐富的簡報內容,仍讓所有評審印象深刻。

「雖然這次因為疫情,我們沒辦法到台北,但我們的心是和你們連在一起的喔!」透過視訊,南投縣北梅國中九年級學生江春滿的一番話,彷彿是寒冬午后的一股暖流,讓所有參與希望閱讀「2021年國中專題研究競賽」線上決賽的評審及師生們,心裡格外溫暖。

北梅國中「北港小尖兵隊」從在地出發,研究家鄉的糯米橋古蹟。(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提供)

希望閱讀「國中專題研究競賽」自2014年開始,至2021年已連續第8年舉辦,每年都吸引許多希望閱讀聯盟偏鄉國中學生組隊報名,經過書面初審,共有6隊進入決賽。

每年的決賽暨學習營活動,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不但可以北上分享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還可以參加兩天一夜的學習營。

2021年競賽主題:從在地到全球-原來可以這樣做

2021年決賽原訂於當年7月舉行,受疫情影響,延至2022年1月21日。可惜的是,1月再因疫情升溫,改為線上舉辦。儘管如此,孩子們的表現一樣精彩,每個隊伍自豪地發表團隊的研究成果,讓評審們眼睛為之一亮。

決賽由周美青女士、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宜蘭縣員山國中校長傅偉、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長劉建成,以及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等五位擔任評審。

同時,為了彌補孩子們不能參加學習營的缺憾,本屆特別大幅提高決賽獎金,金獎學習獎金增至1萬元,銀獎8千元,銅獎6千元,佳作則為3千元。

希望閱讀2021年國中專題研究競賽雖因疫情改採線上進行,孩子們的表現一樣精彩。(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提供)

本屆競賽主題為「從在地到全球-原來可以這樣做」,鼓勵孩子關心在地,從生活體驗中發掘問題、啟發思考,突破地域的界線,開拓視野與世界接軌,並從個人參與及在地改變做起。

在6件決賽作品中,有3件和零廢棄、資源回收等主題有關,其他3件則和在地認同、文化傳承有關。決賽結果共有2隊贏得金獎、2隊榮獲銅獎、2隊獲得佳作。

「希望提高新住民的認同度,建立一個友善包容的社會。」

兩個金獎團隊的研究主題雖然不同,卻有著共同的期盼:希望增加新住民媽媽的自信心。

其一是來自南投縣名間鄉三光國中的「越越欲試隊」,作品為〈擁抱多元,消弭歧視不NG〉。三位九年級女學生運用科技的力量,以視訊進行東南亞文化交流,希望消除社會中的不平等和歧視。

南投縣三光國中「越越欲試隊」經過這次研究競賽,更願意開口說越南籍媽媽的母語,去認識媽媽家鄉的文化。(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提供)

他們在學校宣導,鼓勵同學認識東南亞母語,更發起連署,向教務處建議學校增設「東南亞母語課程」。

在簡報之中,他們還邀請所有人一起學習簡易的越南話:「祝大家新年快樂!」(Chúc các bạn năm mới vui vẻ),拉近了距離。

「因為我的媽媽是越南籍,難免受到同儕之間的嘲笑,和我同樣身分的人也不太願意提起家庭背景,希望能透過這次的行動,提高新住民的認同度,建立一個友善包容的社會,」三光國中九年級學生陳宛妤說。

周美青女士讚同,「今年的議題非常好,『如何消弭歧視』是目前全球都在關注的議題;如果你是強大的人,千萬不要輕視別人。」

從地方認同到自我認同

另一個金獎團隊,則是南投縣北梅國中「北港小尖兵隊」,作品為〈國社牽鄉──從國姓到國境〉,包括江春滿在內的四位同學,有三位都是新住民子女。

南投縣北梅國中「北港小尖兵隊」從研究北港村糯米橋的過程中,體認到「了解自己、認識在地,說出自己的故事,會更加有自信。」(取自「北港小尖兵隊」簡報)

他們為家鄉做SWOT分析,畫出心智圖訂定研究面向,決定從社區北港村的糯米橋古蹟出發,思考如何提高在地認同,帶動地方觀光,再連結到新住民媽媽,邀請媽媽一起參與專題,與她的親友分享台灣在地文化,產生自信。

「希望新住民媽媽們可以越來越有自信!」江春滿說。

自2015年起即擔任評審的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指出,印象中「這是第一次針對古蹟推廣而做研究的題目,他們把主題與家人、家鄉,再與新住民媽媽產生連結,這個層次感非常地動人。」

來自南投縣國姓鄉的北梅國中,從競賽第一年就鼓勵孩子組隊報名,年年不缺席。本屆共有兩件作品進入決賽,除了金獎團隊,另一組「織布傳承隊」以作品〈布了了織〉獲得銅獎。他們深入賽德克族的織布文化,結合資訊課程學習的程式,做出簡易式桌上型自動織布機,希望有助於保存織布文化。

面對周美青詢問「機器是否會取代人力,加速織布文化流失?」,北梅國中「織布傳承隊」毫不怯場地,回應「機器織布可先引發人們的興趣,進而去學習更多織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提供)

做專題研究,是每一位孩子都應該要有的能力

「做專題研究,是每一位孩子都應該要有的能力,」每年帶領學生參賽的北梅國中教導主任許碧蕙表示,專題研究的重點,不是要學生真的把問題解決了,而是讓孩子產生問題意識,學習分析問題,並引導孩子去思考、探究,再連結回生活。

許碧蕙分享,由於老師們重視專題研究,他們集合了國文、數學、資訊老師,把製作專題需要的能力,請各科老師在課堂中培訓,甚至邀請家長、村幹事及地方耆老一起來指導,「大家幫忙培養一點點,到做專題時,孩子的能力就展現出來了。」

另一個銅獎團隊為花蓮縣美崙國中「廚餘偵查隊」,作品為〈心有「餘」力〉。他們化身清潔回收人員,查訪市場及家庭的廚餘回收情況,並透過問卷調查、設計學習單,提高同學正確回收廚餘的意識。

宜蘭縣員山國中校長傅偉認為,做專題研究,找到一個好的題目很重要。「把它視為一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窮盡洪荒之力,把所有想得到的方方面面,完成在這個作品裡面,這個歷程是最珍貴的。」

花蓮縣美崙國中「廚餘偵查隊」特別在造型下了功夫,穿著清潔人員的制服上陣。(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提供)

改變的契機與可能,來自於實際行動

兩個獲得佳作的團隊,一個是台東縣泰源國中的「微風起乘隊」,作品為〈海闊天空〉,從關心台東縣成功鎮的都歷垃圾掩埋場出發,研究垃圾減量與再利用的方法。

另一個是雲林縣樟湖生態中小學的「咖啡零浪費隊」,作品為〈咖啡廢棄物再利用—咖啡果皮茶〉。他們注意到,在咖啡豆生產過程中,每100公斤的咖啡櫻桃會浪費掉40公斤果肉,甚為可觀。為了提高咖啡果實的剩餘價值,更進一步開發出「咖啡果皮茶」於周邊推廣。

「這兩個團隊都做到了很關鍵的是『開始行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長劉建成肯定,「他們讓我們有機會清楚了解,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改變整個環保問題,而是讓人看到,事情是有改變的契機與可能,這些可能就來自於實際行動。」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每年舉辦國中專題研究競賽,鼓勵國中學生整合不同素養能力,從關心家鄉、在地行動開始,透過團隊合作,探究跨領域知識,找出改變問題的可能方法。

2022年競賽主題為「跟著SDGs,提出生活行動方案」,預計2月21日(一)起開放網路報名,活動辦法請參見連結,歡迎希望閱讀聯盟國中學校多多鼓勵學生參加。

【2021國中專題研究競賽】獲獎團隊作品欣賞

出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作者:羅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