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學習危機,也帶來轉機|【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報導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11月2日(三)於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登場,以【重啟閱讀-擁抱大學習潮】主題,邀請國內外重量級講師分享,呼籲各界關注疫後人才趨勢,以及疫情下兒童學習落後的問題。論壇以「混成」方式、實體及線上同步進行,參與者亦透過Slido踴躍發言及提問。
面對動盪的世界,學習從未如此重要。然而一場疫情,卻造成全球前所未有的教育危機,許多孩子出現嚴重的學習落後,閱讀能力大幅下滑。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九歲孩子的數學與閱讀分數,出現了30年來最大幅的下滑。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共同報告指出,全球最多曾有高達188個國家、16億名兒童受到疫情停課影響,出現學習落後。如不採取行動,未來恐影響全球整體經濟力。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自2007年起,連續15年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閱讀新趨勢和觀念。今年論壇邀請到General Assembly亞太區副總裁暨營運長Dr. John Fong、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評量研究和產品開發主管麗茲﹒翠絲特(Liz Twist)、英國教育捐贈基金會執行長貝琪﹒法蘭西絲(Becky Francis)、清華大學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教授,分享最新人才大學習潮,看見疫情下各國孩童閱讀能力現況,以及如何透過政府與民間單位共同努力,協助弱勢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歐人豪在致詞中表示,疫情帶給大家的提醒是,如果日後再有一場類似的衝擊,老師不一定能在孩子身邊教導,孩子可以如何展開自主學習?我們應思考提供什麼樣的學習策略,且讓孩子有興趣去學習?
《天下雜誌》研究員張毓思分享《天下》最新教育趨勢,她觀察,今年從學校到企業,大家對「學習」有很深的體悟和感受,因為世界變化太大、太快,我們過去所擁有的專業能力,可能都會歸零,需要透過學習重新「定錨」。
「千萬不要浪費,這都是我們重新學習的大好時機,」從新加坡來台蒞臨論壇的Dr. John Fong分享,疫情爆發後,人們有更長的時間待在家,也會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什麼工作適合他們、真正想要的職涯是什麼?為了達到更理想的生活,他們更加願意投資自己。
另一方面,兩位英國教育專家學者則從英國兒童的評測數據,清楚看見孩子的學習如何被疫情中斷,弱勢兒童甚至出現七個月的學習落後差距。貝琪﹒法蘭西絲教授進一步說明實證導向教學的重要性,鼓勵學校及教育當局提升教學品質,有效幫助孩子迎頭趕上。
為了掌握台灣偏鄉學童是否出現疫情學習落後的情況,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在今年6月底針對其「希望閱讀計劃」下的偏鄉小學進行調查。執行長凌爾祥指出,約57%的校長和老師都認為孩子明顯出現學習落後,尤其是數學和語文兩科,調查結果和全球現況相似。
論壇上午場最後,則由陳明蕾教授分享「教師厚學計劃」一年來的學習成果。該計劃是自110學年起,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和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三方合作推出,就是以實證教學為導向,提供融合繪本的國語文教案,幫助偏鄉孩子提升讀寫能力。一年來,參與學校的孩子識字量明顯提升,帶來一絲曙光。
論壇下午場則邀請熱血偏鄉教師-南投縣人和國小呂家賢老師、教育部閱讀推手獎-基隆市復興國小林恩如老師,以及FB「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雲林縣土庫鎮圖書館彭冠綸館長,針對「疫後時代的閱讀教育創新」專題,分享他們在人力和資源雙缺的環境中,如何持續推動閱讀教育創新,為孩子創造不一樣的讀寫素養沃土。
林恩如延續分享「教師厚學計劃」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歷程,即使面對低年級孩子,沒有注音的讀本,孩子一樣能讀懂、讀得津津有味。
「重啟閱讀,孩子的閱讀動機是重中之重,」呂家賢指出,「繪本只是入口,真正的繪本是在大腦中完成的,大人要先營造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閱讀』的環境。」他每年都帶著學生到台中買書、旅遊,或北上參觀博物館,同時要求孩子自主探索,自己完成每趟任務,從中學習。
彭冠綸表示:「書本沒有腳,但我們有;我們可以走進孩子的生命中。」也因為這樣的信念,土庫鎮圖書館提供「bookpanda校園書箱外送服務」,將書送進校園;也和緊鄰的土庫國小合作開辦「下課十分鐘」計劃,只要一下課就打開圖書館側門,師生可直接入館借閱,許多小朋友也養成一下課就跑圖書館的習慣。
疫後時代下,孩子的閱讀能力更顯重要,因為唯有知道如何閱讀,才能透過閱讀學習得更多。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再次呼籲「重啟閱讀」,正視閱讀的力量,期待結合眾人力量重新關注閱讀教育議題,結合數位科技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也讓有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方式。
【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 論壇時間:11月2日(三)09:00-15:30
- 論壇資訊:https://reading.cwg.tw/foru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