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如何改變自己、改變被其他人輕視、甚至放棄的生命?

針對男孩和女孩,為何該採用不同的閱讀教育模式?

《天下雜誌》為台灣老師們借鏡美國的「自由寫手」經驗、英國的「閱讀鬥士」計劃,在2008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中,分享閱讀在青少年教育學習中的深遠影響。

「你們是那些被放棄孩子們的唯一希望,」一年巡迴世界超過兩百場演講、特別遠從美國飛抵台灣的《街頭日記》電影真實主角,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以自己用閱讀改變邊緣孩子生命的真實故事,為台下一千四百位頻頻拭淚的老師們溫柔打氣。

辛苦而疲憊的老師們,在全場不斷的笑聲與掌聲中,重燃他們原初的教育熱情,驚呼「這才是教育。」

長期關注台灣兒童閱讀競爭力的《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繼去年借鏡芬蘭、香港、日韓推動閱讀教育的卓越經驗後,今年邀請國際知名《自由寫手》作者、電影《街頭日記》真實主角艾琳.古薇爾,與英國讀寫信託(National Literacy Trust)計劃主持人莎拉.歐斯朋(Sarah Osborne)巡迴北中部以及台東,與數千位家長、老師分享英美成功經驗。

她們兩位都看到閱讀在青少年教育學習中的深遠影響。

反觀台灣,儘管這幾年政府與民間努力推動閱讀,已有不少成效;但根據《親子天下》公布的國中生閱讀教育調查,只有四○%國中生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更有二五%的國中生對閱讀純文字書籍感到吃力。

與閱讀能力相關的抽象思考力也受到直接影響:超過七○%的國中老師認為學生摘要、統整與寫作的能力不足。

台灣孩子的閱讀能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過去單向的閱讀教學方法必須改變,」成立十五年、提升全英國十一年級生閱讀檢定達成率三○%、每天吸引兩萬人上官方網站分享閱讀策略與做法,英國讀寫基金會計劃主持人歐斯朋明確指出。

改變,必須先從了解做起。

男女閱讀大不同

翻開閱讀行為研究報告,歐斯朋分析,孩子閱讀能力不佳,時常源自於家長與老師不夠了解兒童閱讀行為,因而用錯教學方式。

一般印象中好動、「不愛看書」的男生,更是長期被忽略的一群。

男女孩閱讀行為差異長期未獲重視的結果,根據二○○七國際教育評估協會在三十五個國家施測閱讀的成績顯示,女孩閱讀能力普遍高過男孩。

男女孩的閱讀究竟有何不同?

英國讀寫教育信託今年針對一千六百位學童的研究發現,男女孩的閱讀素材、閱讀動機與反應大不相同。

男孩喜歡讀報紙、漫畫、網站,而女孩則偏好雜誌、電子郵件、朋友部落格與小說。

女孩讀完書後喜歡在部落格上分享心情,而男孩們比較喜歡實際動手試試、親自驗證書上說的知識。

掌握男女孩閱讀行為差異,將閱讀材料與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做連結、就能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一堆英國男孩瘋狂拉著爸媽讀《男孩專屬的危險之書》(The Dangerous Book for Boys),」歐斯朋描述今年令她印象深刻的一本書,其中關於做風箏、打水漂、搭樹屋的實做方法,竟引起兒子閱讀的興趣,讓許多父母驚訝。

報告也指出,為男孩們找到仰慕的男性閱讀典範,對培養男孩的閱讀習慣非常有幫助。

但由於學校裡男老師比例普遍偏低,英國小學裡的男老師比率只有一六%(台灣為三○%);家庭教育又多半由母親負責,缺乏典範的結果,許多男孩把閱讀看成「女孩們的事」,因而興趣缺缺。

英國讀寫信託發現男性閱讀典範供需失衡的問題,於是決定創意出擊,推動閱讀鬥士(Reading Champion)計劃,選出各校推動閱讀最積極的男孩們,頒發「鬥士證書」,並邀請男孩們瘋狂喜愛的英超足球明星、知名摔角選手到社區圖書館與小朋友一起讀故事、分享閱讀對自己的改變,大幅提升男孩們投入閱讀的態度。

「我們也沒料到效果這麼驚人,」歐斯朋瞪大眼睛說,閱讀鬥士今年吸引了超過五千名學生和他們的父親,定期參加球星閱讀俱樂部。

「老爸的參與」是關鍵

「學校邀請『家長』來參加的活動,常常是是媽媽一個人出席,」歐斯朋觀察,但她強調,父親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的參與程度,往往才是孩子建立學習與閱讀能力的關鍵。

英國教育部二○○五年全國閱讀研究報告結論指出:父親的參與程度與學童的在校成績、參與感、人際關係、正面情緒皆成正比。

就算工作再忙再累,爸爸們仍應該透過每天睡前和孩子一起讀十分鐘故事、鼓勵孩子大聲把故事讀或演出來、假日固定帶孩子熟悉附近的圖書館,這些小舉動不僅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自己更可以扮演好孩子心目中真正的「閱讀鬥士」。

教出更多「自由寫手」老師

孩子的閱讀教育,當然更少不了老師。然而許多老師的教育熱情,卻因為繁重的課程壓力、校方的複雜官僚而奄奄一息。

國際教育論壇台中現場,電影《街頭日記》菜鳥老師改變一百五十位放牛班學生生命的真實故事,深深觸動台下五百位老師內心幽微柔軟之處,紛紛潸然淚下。

「我知道你們很辛苦,但是教育是中下階層孩子們的唯一出路,」全場起立鼓掌之中,古薇爾緩緩走上講台,分享自己如何在學校的打壓之下,帶著「劣等生」們閱讀與親身經驗有關的書籍,討論《梅崗城故事》白人律師起身為黑人對抗種族歧視、《麥田捕手》裡不被學校與社會接受的年輕主角考菲爾德,痛恨成人世界虛偽的一切,卻堅持信念保護妹妹的故事,在閱讀與思考中重塑中下階層孩子們的價值觀。

她更一一細數電影故事裡孩子們後來的人生,在故事中將自己熱情的教育火種傳遞給台灣老師。

其中曾因帶槍到學校遭退學的黑人學生安德烈(本名夏勞德),受啟發後不僅是家中第一位上大學的孩子,如今更回到當初退學的高中教歷史,自己也成為一位改變學生生命的「自由寫手教師」。

成功啟發了一百五十位孩子後,古薇爾並沒有就此停下來,她決定要讓自己的經驗與影響擴散出去。

一九九七年,她和學生們成立了「自由寫手基金會」,出版自由寫手教學手冊,錄製教學錄影帶、舉辦工作坊,希望用「自由寫手教育法」培訓、支援面對底層孩子的老師們,讓改變生生不息。

去年有一百五十位受過培訓的種子教師,回到自己的高中班上推動自由寫手教學。

古薇爾的自由寫手教育之火,透過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親手傳到了台灣,重燃了千位中小學老師們心中的教育信心。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出處:天下雜誌第412期/ 作者:彭昱融 攝影/黃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