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為人類閱讀帶來巨大改變,台灣家長憂心孩子沈迷網路世界,美國賓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丹尼爾.華格納(Daniel A. Wagner)卻樂觀認為,新科技將成為改善教育的一大契機。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國際閱讀趨勢講座,邀請丹尼爾.華格納來台分享閱讀與新科技的展望。「閱讀如同燈泡,能把世界照亮。」他說,閱讀可以改變人類的思考,卻無法掃除文盲,在許多極度貧窮地區,教育並未真正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

許多人認為,透過政策推動、金錢投入可有效解決閱讀素養低落的問題,華格納反對這種說法。他認為,閱讀素養不是簡單有和無之間區別,近幾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降低全球文盲人數,但隨著文盲人數越來越少,下降的速度也越來越慢,要完全達到100%沒有文盲,還差「臨門一腳」。

掃盲關鍵 看見多元語言

華格納表示,「臨門一腳」關鍵在於少數族群或特殊語言,一般人認為美國人一定講英文,實際上,有40%到45%美國人的母語是西班牙文,以至於全美有1千1百多萬人看不懂英文。他指出,許多開發中國家因為教育不普及,平均約有半數國民是文盲。這些人通常是少數民族、難民或極度貧窮者,更是許多國家掃除文盲時,容易忽略的一群。

隨著網站數量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低,人類透過網路接觸世界的頻率大幅提升。華格納表示,開發中國家致力於推動資訊發展,希望藉由新科技發展,成功踏出「臨門一腳」改善教育。

越早投資 教育報酬越高

華格納觀察,目前多數國家推動資訊科技改善教育時,90%經費用於中高等教育,僅10%用於初等教育。他提醒,根據「提早投資將能有效提升投資報酬率」概念,這些政府的資源分配顯得不聰明。

華格納以過去帶領研究團隊到印度及南非實驗舉例,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平均超過10種,僅10%到20%民眾受過高等教育,60%到80%民眾處於極度貧窮。研究團隊針對當地少數民族及年輕女性,量身訂做1個語言學習網站。

利用原有的設備,以友善的介面、生活化內容加上多媒體呈現,有效幫助這些原先被認定是「數位文盲」的一群。讓他們在學習透過網路取得資訊的同時,間接提升了閱讀素養。

閱讀素養 輕薄數位勝出

華格納表示,如同台灣推動偏鄉閱讀計劃,將書籍送到偏遠地區,許多落後國家就算擁有資訊設備,往往因為沒有好的內容或是不知如何使用,讓這些設備擱置。光有設備是不夠的,重點是如何引起偏鄉學童的閱讀興趣。

許多成人擔心,孩子投入大量時間在網路,會不會剝奪做其他事情的能力或時間,造成閱讀素養下降。華格納指出,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實,線上數位閱讀和平面紙本閱讀兩種能力的相關性,閱讀素養在未來會隨著新科技發展而重新被定義。

華格納表示,數位內容長度不如紙本冗長,使用者可自行選擇,對閱讀的參與感較強,加上彩色圖片輔助理解,當父母擔心甚至打擊孩子進行數位閱讀時,也應反過來評估自己是否缺乏數位閱讀能力。

(本文轉載自台灣立報

出處:台灣立報/ 作者:游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