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推手講堂 活動迴響】學習,老師的終身課題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彰化縣政府共同合作,第一場【深耕閱讀 看見希望】閱讀推手講堂,於11月14日在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現場吸引了100多位校長與老師一同參與。
講堂第一部份由閱讀典範教師、台南市彭遠芬老師分享她在台南七股的偏鄉小校裡持續耕耘的閱讀工程。
閱讀,是一個從不同的載體中,汲取並整體知識的過程,老師的角色便是要帶孩子從閱讀自己思考,看到世界的風景。彭老師認為教閱讀,要引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的習慣,教他們理解和思考的方法,幫助他們搭建學習的鷹架,讓孩子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老師們更要以身作則,自己先培養閱讀的興趣,多方吸收、參考、統整後,炒一盤自己的菜,用自己的方式,面對不同的孩子。
「我們應勇於閱讀、思考、發言、寫作」,彭老師的課堂上,完整實踐了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對於知識的看法,給予孩子機會和鼓勵,讓他們不害怕討論和寫作,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從閱讀中自主思考和理解。彭老師強調,寫作並不是寫閱讀心得報告,而是要引導孩子從自身出發寫切身的經驗,才有意義。
面對許多老師想要改變,卻擔心失敗的猶豫心情,彭老師大方分享各種自己實際運用的閱讀策略:「你就先拿一種方法在課堂上試試看,看到孩子們明顯的改變後,就會有信心繼續下去。」
講堂第二部分則由台北市新興國中謝勝隆校長分享實際參訪日本「學習共同體」、並實際於回台後,在學校進行實踐的經驗。
佐藤學教授推動的學習共同體,核心概念便是讓教育從教學中心,轉變為學習中心,讓孩子參與課堂,透過協同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而老師們組成學習社群,進行「授業研究」,透過打開教室大門,成為共同觀摩學習的場所,共同成長。
謝校長認為,台灣很少討論教學方法,但是日本學習共同體強調老師們一起討論、學習,共同構思教材、方法和策略,藉由開放觀課和討論,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也就是「Plan→Do→See→Open(classroom)」的過程。
謝校長也觀察到,在這個過程中,教科書對於日本老師們來說只是教學參考和輔助,每個老師都自行設計討論單或學習單,思考怎樣的方法,對於孩子才是更有效的。他強調,老師們必須不斷反思:「這樣的方法適合現狀嗎?」不能再用一套方法走遍天下,教學方式有很多種,孩子有學習就是最好的教法。
兩位講師的分享,不約而同的都強調了學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尊重每個學生,讓學習成為教室的中心。而老師必須不斷追求成長,在課堂外花時間研究、備課,進到課堂內則「少聽多說」,把舞台讓給學生,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學會「學習」的能力。
「改變,才能看得到風景,學習,是老師終身的課題。」彭老師誠懇的分享,為這場講堂下了最適切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