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的研究發現,3~5歲的孩子怎麼生活與學習,將可以在5歲時預測未來可能的發展。所以教改要提前、學前教育要常常檢討,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不是只有閱讀和數學,還要重視社交與情緒技能。

(親子天下提供)

有句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但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調查發現,5歲就可以看老,而且我們都小看了孩子幼年對一生的影響!
OECD針對英國、愛沙尼亞與美國的5歲幼兒研究,探討學前教育的內容、性別與經濟等情況,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希望能透過不同文化與政經發展階段的研究,給更多國家的學前教育參考。

這個研究並不是用考試來衡量孩子的能力,而是透過觀察小孩聽故事後在平板上「玩」來回應問題,以及詢問家長跟他們的照顧者、老師來了解他們如何跟孩子互動,以及孩子平時的生活,得出孩子在可以預測未來發展的面向上的表現如何,包括讀寫萌發(Emergent Literacy,孩子在接受讀寫教育前,了解及與人溝通的能力)、數算萌發(Emergent Numeracy,孩子在接受數學教育前,簡單的問題解決,運用與了解數字、形狀、空間、圖形的能力)、自律能力、社交情緒技能。

結果發現,孩子在5歲以前的發展落後,會導致人生的後面階段很難追趕上,而且影響廣及幸福、健康,不只攸關個人,也可能影響整個社區。

重視5歲前社交情緒發展

研究結果首先強調,5歲以前的發展與刺激,認知發展和社交情緒發展對未來同等重要。這提醒了大家,「市面上」多數學前教育的宣傳,都是比較強調認知面,及早建立、鍛練閱讀與數學、科學等能力。但實際上,能否辨認別人的情緒、情緒歸因、抑制衝動、建立信任、心理彈性、有利於社會的行為、非破壞式的行為等社交情緒發展,也會影響孩子未來的閱讀、數理等認知發展,以及人生的幸福與健康,甚至收入。

這篇報告舉例,在最近2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中,愛沙尼亞的閱讀、數學與科學成績都是世界前十名,最近1次的各項更是歐洲第一。在這個研究裡,愛沙尼亞就是三個國家中,認知與社交情緒能力最平衡發展的國家,而且5歲的孩子就很能辨識別人的情緒,有同理心,也是各國老師們認為孩子最有利他行為的一國。愛沙尼亞在數算萌發這一項更大幅領先美國,被研究人員認為是美國在PISA測驗中,15歲的孩子數學成績大幅落後的原因。

在三個國家中,都發現了性別差異,提醒我們怎麼幫助孩子更均衡的發展。三個國家的小女孩在讀寫萌發和社交情緒技能都領先男孩,比較能辨識別人的情緒,比較多利他、利社會的行為。雖然父母和老師們認為男孩的數算能力比較強,但是在直接對兒童的觀察中,並沒有出現差異。由此可知,多數人仍存著男孩數理比較好的刻板印象。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各國都發現家庭社經背景比較弱勢的孩子,在各項發展都比較落後,而且跟國家內的發展很有關係。在愛沙尼亞,這樣的差距最小,在美國的差距則最大。

由於OECD發現了幼兒生活型態與環境對未來發展潛力的影響,也因此提出了對嬰幼兒發展的政策建議。

教育改革要提早到3~5歲

首先是教育改革的時程要提早。希望改變教育的國家,常常把重點放在幼稚園大班、5歲後才開始。但是3~5歲的學前教育,就對未來的發展有預測性,所以應該把教育改革的內容從學前兒童階段開始做起。

尤其是在美國,3~5歲的孩子有沒有接受學前教育與照顧,在各方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差異,但只要有接受學前教育與照顧,孩子的發展就可以打破社經地位、貧富差距的落差。

OECD也呼籲各國要勤加檢討幼兒教育與照顧政策。因為幼兒的生活在過去的改變比整個世界的改變還要大,所以幼兒教育與照顧政策也要隨時勢改變。很多國家忽視這方面的檢討,還在用10年前的政策。但世界變化很快,即使是5年前制定的方針,今天也可能已經不管用了。

這份報告也整理出發展比較快的孩子,平時的生活型態如何,幫助爸媽或照顧者可以帶著孩子多做這些事。例如,幾乎每天都對孩子閱讀、在家中放很多童書、常常跟孩子來來回回地對話、帶他們去參加特定的活動,像是跳舞、游泳、類似稚齡童軍的活動、父母參與孩子的幼兒園或托育中心的活動。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的電子產品使用。參與這份研究的5歲幼童,42%每天都會使用電子產品,整體而言,83%的人一周至少使用一次。過去人們認為使用電子產品會妨礙幼兒發育,但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產品跟這些兒童的各方面發展並沒有明確的關聯,反而在愛沙尼亞跟美國,發現使用電子產品較頻繁的孩子,心理彈性比較大,在英國跟美國,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則與讀寫萌發的發展正相關。但是報告並未進一步探討原因,是否有其他因素或與詳細的使用狀況,帶來發展上的差別。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1年3月16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