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識字、能讀,不代表就是培養了他們閱讀的興趣,真的能打開書中的大千世界,享受閱讀的益處。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學者分享經驗,教老師與父母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9大方法提供家長參考。(黃建賓攝)

美國近年掀起如何教孩子閱讀更有效的教學法(science of reading)論戰,並牽動課程改革,讓閱讀這個老課題持續延燒。不過,哈佛教育研究所的資深講師邁森(Pamela Mason)在哈佛教育播客節目 Havard Edcast 接受訪問時強調,若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教與學閱讀,跟如何讓孩子熱愛閱讀是不一樣的。這更切合數位時代,孩子愈讀愈少的問題。

她建議,要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愛,已經不能用過去每天指定多少時間、強迫閱讀多久等方式了,而是要結合很多要素,讓閱讀變得有趣。

她舉例並建議了諸多方法,包括:

一、讓孩子從小看到大人在閱讀

如果閱讀很重要,孩子曾在什麼時候看到爸媽讀書讀到大聲笑出來、驚呼連連、或是大發感觸嗎?或是有沒有遇過大人讀得正起勁,要他們先等一下、別打岔、或別打擾的時刻?大人可能會因為忙碌,等到孩子睡了才能好好讀書。但以身作則很重要,應該要讓孩子看到大人也閱讀,而且享受閱讀的樣子。無論是一本書、邊看食譜邊做菜、還是幾分鐘的短文,都會讓孩子發現閱讀的益處與樂趣,耳濡目染地與閱讀共處。

二、提供孩子多樣化的閱讀內容

閱讀就如飲食,大人要盡量提供他們多元的精神食糧,短篇、長文、愚蠢好笑的內容,或是生活周遭的題材,都盡可能讓他們接觸得到。因為孩子對於身邊的世界如何運作很有興趣,多元的閱讀內容讓他們能夠自在地探索。

三、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讀什麼

大人提供讀物之後,就可以讓孩子自由探索與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形式跟主題,即使是很淺的內容、或是圖畫為主的文本,都沒有關係。很多優異的作品是以較多圖畫、較少文字的方式創作,孩子即使看到很少的文字,也會看到如何以圖像表達,像是從書中人物的表情了解他們的感受。不是每個人都是喜歡文字的線性讀者,這些都是多重的閱讀、理解、溝通、書寫能力的組合,對孩子的發展都有益處。大人也可以聽聽孩子閱讀不同類型文本和內容的感想。

四、合適的難度

大人對於孩子的學習,似乎都有些期待他們進度超前、讀難一點的文本、多學或多讀一些。但事實上,在累了一天之後,大人也不想抱著艱深的物理教科書自學苦讀吧?而且,很多兒童版、少年版的讀物,也都編寫得很好,連大人都會喜歡。不用擔心孩子讀得太淺、太簡單,它們會讓孩子更能掌握,更感興趣。

五、不要強迫孩子讀完一本書

大人們先捫心自問,是否每開始讀一本書,都有讀完呢?孩子在嘗試閱讀的過程中,也可能發現他對於挑到的那本書跟想像不同,或沒有興趣。甚至,有時他們也不確定喜歡什麼,願意、持續嘗試,就是好的起點。

六、大人陪孩子探索

如果大人發現孩子對每本書總是翻幾頁就讀不下去,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與尋找他們喜歡的讀物,例如,調整讀物的難度級別,表達的形式,或是換不同的主題,總會找到他們會想看下去的那一類型文本。

七、讓他們體驗閱讀的益處

大人可以示範展現給他們看,或讓他們嘗試,可以藉由閱讀來學習、完成或更精進某一件事,如喜愛的運動。孩子即使不特別愛閱讀,也能學習到,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可以藉由閱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八、免費送書給閱讀表現不佳的學校或家庭

有些孩子、家庭因為沒有機會多接觸閱讀,而無法體驗閱讀的樂趣與益處。政府或社區、學校都可以送他們難度合適的書籍,為他們打開閱讀的大門,搭起跟書之間的橋樑。

九、親師合作

爸媽們知道孩子的班級、或某一科的課堂正在讀什麼書嗎?老師跟他們討論了這本書的哪些問題?孩子是否瞭解書中的內涵與觀點?學到了什麼?對書中的人物有哪些看法?喜歡哪些段落?父母可以問問老師這類問題,然後在家裡也跟孩子討論正在閱讀的內容與這些問題,對於他們的閱讀展現興趣。這不但有助親子交流,還會釋出訊息讓孩子了解,原來閱讀這件事和正在讀的文本跟現實沒有脫鉤,以及如何應用書中所學和這些思考方式。

(資料來源:哈佛教育研究所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4年03月04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