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本書,你可以先這樣看

一本還沒展開的書籍,其實封面、封底、折口便已透露許多訊息,幫助我們認識它。這些訊息足以讓讀者決定接下來怎麼讀這本書,甚至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或這篇文章。

  • 封面:書名(書的名字是什麼?)、作者(這一位作者的作品我讀過沒有?我不認識這一位作者,可以去哪裡找他的資料?)
  • 封底:如何介紹書的內容?如何介紹作者?(是宣傳還是事實?怎麼判斷?)
  • 書皮、腰帶:如何介紹書的內容?如何介紹作者?(是宣傳還是事實?怎麼判斷?)
  • 目錄:可不可以連成全書摘要?與書名一致嗎?
  • 全書瀏覽:這是一本有圖有表的書嗎?難詞多不多?章節之間是否必須有聯繫?可以當休閒讀物嗎?

全書瀏覽,理解效率高

拿到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不要從第一個字,一頭栽入就開始讀。進入閱讀前一定要概覽,目的在確認要以什麼方法閱讀所要讀的文章或書籍。

  • 標題:首先,可以閱讀文章中的標題和子標題,將主標題和子標題加以連結,問問自己:這篇文章可能要說些什麼?若文章中有插圖和表格,順便瀏覽一下,也可幫助讀者預測文章的內容。
     
  • 新詞:接下來,很快翻看一下全文,問問自己:新的字詞看起來多不多?不認識的字詞若超過整篇詞彙數的十分之一,讀者大概就不容易由上下文來推測新字詞的意義,全然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當然也就有困難了。

    你可以拿枝筆將看似陌生的字詞圈起來(不是不認得的字,而是看不懂的字詞)。數一數有多少字詞是自己不知道其意義的,想一想有沒有其他資料或是有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明白這些詞義?若是新詞對閱讀理解文章不會造成妨礙,那麼請開始閱讀。
     
  • 長相:每篇文章的「長相」均不相同,這些長相或稱「形式」,可以幫助讀者決定如何閱讀。

    而所謂文章的「長相」則是由標題、插圖、表格、各種符號、關鍵字、文章結構等組成。例如讀者看到許多「:『』」的符號,表示這篇文章主要是以對話形式呈現,那麼讀者可以問:這是劇本還是小說?有些文章裡頭出現許多統計圖表,讀者看到這些,大概就知道這應該不是一篇小說,而是提供訊息的文章。

    另外,還有一些文章裡面會出現黑體字,或是小標題,這些都可以提示讀者閱讀的重點在哪裡。本書第五章中,將針對文章的長相及其所提供的理解線索,做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

◎再叮嚀◎

打開一本書或手上有篇文章,先認識這本書(這篇文章,包括網路文章)的長相「是關於哪一方面的」,以決定閱讀目的和閱讀方法。認識書(文章)的方法很簡單:

  1. 閱讀書名(篇名)和序言(導言)。
  2. 閱讀標題、目錄。
  3. 閱讀書提供的廣告。
  4. 翻開內頁,挑一些段落閱讀。

本文摘自《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

出處: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 作者:柯華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