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一些偏鄉小學的國語文課,正悄悄翻轉中。

30多位來自台灣北中南三地的偏鄉教師,在一場教師增能工作坊中,共同分享了他們對孩子們的學習觀察:一年來導入希望閱讀「教師厚學計劃」教學之後,孩子開始不一樣了。

教師厚學計劃第一次的實體工作坊,提供各地偏鄉小學教師跨校、跨版本的共學交流機會。(陳筱婷攝)

高溫和暴雨在七月輪番來襲,為酷熱的暑期拉開序幕。在孩子開心迎接暑假的同時,一群來自台灣北中南三地30多位偏鄉教師,卻整裝行囊齊聚一堂,參加「教師厚學增能工作坊」兩天一夜的培訓,為自己、也為孩子厚植教學能量,一起提升偏鄉學童的讀寫能力。

教師厚學增能工作坊是希望閱讀「教師厚學計劃」第一年首次的實體研習活動。在經過一學年採用教師厚學計劃的閱讀理解教學方法和教案後,不少偏鄉教師都反映:「孩子的圖書借閱量和識字量,都明顯增加了。」這樣的好消息,讓在場所有人為之雀躍。

翻轉中的偏鄉國語文教學,看見孩子的不一樣

為了提高偏鄉兒童的讀寫能力,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以及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自110學年度起共同推動「教師厚學計劃」,為期五年,以閱讀理解教學為核心,為偏鄉教師打造教育支持系統,導入融合繪本的國語文教學方法,幫助提升學童的閱讀素養。

計劃第一年就有53所學校加入,共計59個班級,668名一年級學生。這些學校主要來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計劃」的偏鄉聯盟學校成員,在接下來四年,除了已參與的班級之外,各校每年的一年級新生也都將加入。

新竹縣碧潭國小總務主任莊智鈞發表參與教師厚學計劃的優點和提問。(楊晟攝)

這些偏鄉小學的國語文教學,正悄悄翻轉中。

基隆市復興國小老師林恩如發現,融合繪本的國語文教學,激發了孩子主動閱讀的興趣;特別是教案中提到的延伸讀本,孩子們都會爭相借閱、反覆閱讀。

新竹縣碧潭國小總務主任莊智鈞代表小組分享,孩子對於字的部件拆解和組合,變得更加敏銳;不但如此,厚學計劃的教案增加了孩子的發言機會,讓他們樂於發表,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最勇敢的國語文教學計劃」

「柯華葳教授稱這個計劃是『最勇敢的國語文教學』,」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教授指出,厚學計劃是柯教授的理想,鼓勵教師們在國語文教學上,要勇敢放手讓孩子走出學習的最適發展區;如果過於保護,只給孩子固定、沒有新鮮的學習刺激,就會影響他們的神經元發展。

「老師要先為孩子們勇敢,你如果沒有膽量放開手,孩子的大腦可塑性就會如滾雪球般一直往下退。你們也不要擔心,因為你們的背後有我們在。」陳明蕾教授一席話,讓現場老師彷彿都有了強大的支撐。

陳明蕾教授鼓勵老師多提供偏鄉孩子新的學習刺激,適時給予挑戰,孩子會展現更大的進步潛能。(陳筱婷攝)

「我們深信,透過教師厚學這麼扎實的計劃,一定可以把我們偏鄉的孩子帶起來。謝謝每位老師把手伸出來,願意拉我們的孩子一把。」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表示,自從2004年發起「希望閱讀計劃」以來,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一直是創始公益夥伴之一。厚學計劃能夠實現,更有賴於台積電的支持。

兩天的教師工作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均蒞臨參與,也積極關心每位教師的回饋,思考如何精進計劃,滿足更多偏鄉教學現場的需求,「希望陪著老師們一起成長。」

鼓勵不斷學習,幫助大腦神經元「長新路」

工作坊第一天上午,由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佳穎帶來「腦與閱讀」課程,分享大腦可塑性與閱讀習得的關係,讓所有人「腦洞大開」。李佳穎說明,大腦可塑性指的是大腦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結構改變,包括受到了知覺刺激和學習,讓神經元去產生新的連結,或是裁廢不需要的連結。

李佳穎建議多引導孩子廣泛閱讀,提供更多語意內容(context),能幫助孩子歸納和建立知識。(黃憶涵攝)

「這些長出來的路,你如果不去用它,也會不見。就像山上的路如果沒有人走,雜草就會蓋過它,大腦也是如此。如果要維持大腦的運作,就要不斷地刺激,不停地學習。」李佳穎進一步介紹教育神經科學,深入淺出地引領老師認識大腦和閱讀行為的關連。

第二天上午則由頂尖講師教練、憲福育創共同創辦人王永福帶來「教學與表達技巧提升」課程,讓一早八點半的課熱鬧滾滾,全程120分鐘毫無冷場。只要王永福一個問題下來,全場學員馬上動腦思考,不斷地舉手搶答,幾乎沒停過。

老師應設法創造一個讓學生全心投入的學習環境

「我一直認為,我們必須要創造一個讓學生全心投入的學習環境,」王永福表示,學習環境是由老師創造的,老師可以讓學習環境是很開心的,也可能是很沈悶的。但開心不代表不專業,而是激發我們去思考更多的教學設計、專業和想法。

更重要的是,王永福強調,「你必須要去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動機;要相信一定有一個更好的教學方法,只是我們還沒發現。」整堂課下來,他讓每位老師重新思考教學,並重新發現熱情所在。

王永福以訓練自己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的經驗,循序漸進地示範「讓教室動起來」的教學方法。(陳筱婷攝)

除了兩堂扎實的理論和實務課程,每位參加的學員也是課程的協作者。在凌爾祥執行長和陳明蕾教授的帶領下,各組老師展開跨校、跨版本討論,在大字報上寫下他們所看到孩子的進步,也匯整出實際運用厚學教案的疑問和困惑,充分得到解答,讓教學不孤單。

教師厚學計劃的道路上,教學不孤單

「一開始真的不知道怎麼教小朋友,幸好有厚學計劃,啟發了我的教學歷程,」桃園市霞雲國小代理教師張芷瑄去年大學剛畢業就要面對一年級新生,從不知所措到漸入佳境,獲得校長羅幼蓮高度肯定。

張芷瑄說,起初小朋友非常討厭上國語課,在她參與厚學計劃研習、採用教案後,孩子們現在都會主動詢問:「什麼時候要上國語課啊?」變得非常期待。

新北市石碇區和平國小教師楊麗玉也觀察,接受厚學教學的孩子會特別關心接下來的課程內容,顯見他們對於學習內容的興趣提高了,甚至會在下課時間主動借書來看。她補充,厚學計劃多文本教學的特色,也有助於孩子多面向思考。

教師厚學計劃引導偏鄉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看見孩子有不一樣的學習潛能。(陳筱婷攝)

九月開學後,這群老師即將成為教師厚學計劃的「學長」、「學姐」,為更多願意加入改變國語文教學的老師們,提供教學指引與經驗分享。

「我們要為自己拍拍手!」台南市鎮海國小教師葉淑樺勉勵自己與其他老師,「因為今天在這裡的所有老師,都是要跳脫傳統的教學思維和舒適圈,才會有志一同地在這裡,所以讓我們為自己拍拍手吧!」

在厚學計劃的道路上,每一位願意改變的教師們,都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和陪伴,擁有繼續前行的力量。

參與工作坊的教師彼此交流,也互相激勵,跳脫傳統教學的舒適圈,一起為偏鄉孩子而改變。(陳筱婷攝)
出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作者:羅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