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時代的閱讀教育創新─為孩子勇敢「閱」出新視界
基隆市復興國小林恩如老師,受邀於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上,針對「疫後時代的閱讀教育創新」專題,分享「為孩子勇敢『閱』出新視界」短講。以下為演講精華整理:
我在基隆市復興國小服務,這是一個非山非市、全校僅有60個學生的學校。在這裡,我擔任過各種職務,包含各年級段導師、科任老師、圖推教師等,而現在,我是一位低年級導師兼任圖推教師。
「為什麼要推動閱讀啊?」觀察國中會考題目,有的是文章段落很長、有的是非連續文本,需閱讀說明書、海報作答,最近更常出現的是圖表閱讀。這些都是國文科考題,即使看起來更像數學科,或者是健康教育。
學生需要具備歸納統整、圖文轉換、文表統整等能力,才能應付這些題目,這樣看來,閱讀可能沒有那麼輕鬆,而是需要被教學。推動閱讀的目標可分成三部分來思考: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的實踐。
過去一年,我任教的班級參與在「教師厚學計劃」裡,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偏鄉的一年級學生慢慢建立起穩固的國語文基礎。
教案設計紮實,實踐歷程多元
厚學計劃教材設計分成五大部分,包含識寫字、字義詞素、詞彙、文本理解,以及讀寫平衡,而教案簡報內清楚提供設計理念、文本分析、以及相對應的節次及教學成分,幫助教師清楚課程目標。教案任務十分多元,個人閱讀、安排活動操作、繪本閱讀、或是小組主題討論。
比方說,〈作夢的雲〉這課的任務就是聯想活動,我帶著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下有關作夢的聯想,寫完之後先在小組內分享,接著再上臺跟全班分享,透過書寫與表達,鞏固他們對於詞語的理解。
在〈小種子快長大〉裡,學生要學會「…需要…」句型,所以我設計「解憂雜貨鋪」活動,讓學生寫下自己的煩惱,再交由其他同學使用「…需要…」句型來提供建議,像是遇見同學有便秘困擾時,「你需要多吃蔬菜」、「你需要多吃水果」。
從實踐省思中看見成長
課程來到第五課〈水上的木偶戲〉,我在學生的生字簿上發現他主動將課堂中提及的重點記錄下來,例如「木」跟「偶」合起來是一個語詞,或者是「帶」這個字,可以解釋長條狀的物品,像是皮帶、髮帶等。這讓我非常驚艷。
此外,剛才上完的〈小鎮的柿餅節〉,課程搭配繪本《阿松爺爺的柿子樹》,我在請孩子吃完柿餅以後,請他們寫日記記錄。有個學生在日記最後一段提問說,「我很好奇,風乾後柿子的種籽,可不可以種出樹?」原來是因為繪本故事尾聲,大家使用新鮮的水果柿子種籽成功種出果樹,所以孩子會產生這樣的連結。
當我省思過去這一年的教學時,我發現孩子的成長,明顯看得見,而我個人也有一些實踐心得。首先,厚學教案是根據腦科學研究證據進行設計,讓我在實施教學時,更有底氣;再者,教案提供教學簡報,減輕不少老師備課負擔。
接著,教案設計聚焦在精準且有效學習,不給孩子錯誤的學習經驗,我的教學思維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轉化。第一,認識新字是以提供大量句子帶出的語境來幫助孩子擴充詞彙,而非讓學生自行造詞。第二,教案提供的例句沒有注音,因為透過大量句子的輸入,刺激學生大腦,甚至不用注音,他們早就學會。
最後,教案設計在課堂進行即時評量。我在課堂上教完生字,會立刻讓學生習寫,透過這個過程,會呈現他們在學習上的差異,而我就會去協助學習較慢的學生,確認他們是否正確書寫,好讓他們可以帶著正確學習經驗回家練習,而非錯誤經驗被固化後,要再調整就會比較困難。
和強壯的支持系統一起,突破教學困境
難道老師都這麼順,沒遇過教學困境嗎?當然有。
我碰見的第一個困境就是,有太多新詞要解釋。厚學教案提供大量句子讓學生認識新字並擴充語詞,相對地,我就得額外花時間跟學生解釋。第二個是語詞分類不到位,比方說「著」這個字的語詞,我期待學生會根據語意來分類,但學生可能會依照這個字在語詞中的位置來分類。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兩個難題,所幸教師厚學計劃有一套教師支持系統。
我把支持系統分成三大部分。有各版本專屬的討論社群,在裡頭,研究團隊會針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盡的解釋,在群組中的老師也可以互相交流;還有教授示範教學影片,甚至可以申請觀議課,教授會在看完教學後給予建議與回饋;再來是教師增能工作坊,在兩天一夜的工作坊裡,我們和其他厚學的老師們交流,而明蕾教授也在裡面仔細地解惑我們遇到的困難,讓我們在第二年可以走得更踏實。
面對教學創新,想用我很喜歡的繪本─《勇敢小火車》裡的一句話作為過去一年實行厚學教案心路歷程的小結,「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帶著害怕前進;勇敢,是不對自己說不可能。」
我們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勇敢一點、堅持多一點。走得很慢也沒關係,只要不停下腳步,我們可以陪著孩子找到成長的寶藏。
(整理:黃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