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年花蓮的教育挑戰不斷。小學生數減少近21%,再加上新課綱,偏鄉小校更艱鉅。不過,卻有一群明明可以退休的校長、老師,自組核心教師社群,2年巡迴不同學校辦研習,感動縣內老師,影響超過40所中小學校,證明教育可以促成改變。

花蓮縣核心教師社群早在教育處課發中心成立前就已組成,積極推廣多元的探究策略教學,兩年來,已影響超過40所中小學。(陳盈螢攝)

明明是暑期假日,花蓮縣宜昌國小的活動中心卻是高朋滿座。在籃球框下展開折疊桌,一群來自12所不同地區的國中、國小校長、老師(包含位處偏鄉的富北國中、屬「極偏遠學校」的奇美國小等),正由引導老師協助,為自己學校的校訂課程進行一系列「醫美療程」,重新檢視課程主軸、透過融入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加深加廣課程,給學生教科書沒有、卻最合乎花蓮在地情境的素養導向學習經驗。

這場寒、暑假進行的「校訂課程微整形工作坊」,在花蓮縣已邁入第3年,嚴格規定需由校方自主報名,且必有校長、主任同行,卻仍有不少學校積極參與。眼前頂著灰白頭髮,站在白板前的大榮國小校長劉鳳英,筆記著方才與老師們討論的課程內容;教學經歷超過15年的富北國中英文老師蘇妍,則是絞盡腦汁的提出開放式問題,試圖激發老師出現更多點子和好奇。他們出現在各個討論桌,這些協作人員都是花蓮縣知名的核心教師,不少位還是師鐸獎得主。

駕駛麵包車由北花蓮到南花蓮,沿途接駁花蓮縣核心教師社群的老師們,前往下一個研習場地的李國明,擔任校長超過20年,現兼任教育處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師鐸獎得主,更是核心教師社群的元老級成員。李國明與成員一樣,每個月會出發至不同學校陪伴學校發展課程,核心教師社群至今已影響超過40所學校。有老師笑稱,每回成員擠上車出發至南花蓮的畫面,就像是擠「沙丁魚」一樣,卻充滿熱忱。

不過這股熱忱的來由,在於教學現場面對的種種挑戰。李國明表示,108課綱的推動,是鼓勵老師從教學者轉變為陪伴者,教學風景有更多的可能性,希望課程內容非由老師一人決定,也關乎師生間的討論、對話,同時需要老師能關照孩子們的生活情境,由此設計所需課程,陪伴孩子在安心的求學環境下成長、裝備素養。

花蓮縣長:偏鄉小校集結共備成解方

花蓮縣縣長徐榛蔚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以花蓮縣政府最新統計數據表示,「在地教學現場最大的挑戰就是學生數少,」目前花蓮縣國中小6班以下小校的比例高達7成,其中有4成學校全校學生總數不超過50人,更有17校僅有1至3名新生。徐榛蔚巧妙比喻,學校老師面對學生數少的教室,就像媽媽在家裡教孩子一樣。「孩子學得很緊張,我是孩子的話,我不會,沒辦法問別人只好問媽媽,孩子壓力很大啊⋯⋯」徐榛蔚說。

回應小班小校挑戰,徐榛蔚表示,現在有更多的花蓮偏鄉小校會透過跨校共備、學生線上共學的方式,提供更多同儕競合經驗、精進老師的差異化教學。此外,核心教師社群也協助偏鄉小校成立「學習共力圈」,以鄉、鎮為單位,替老師找到相對鄰近學校的備課夥伴,克服以往受限於交通、時空,缺乏教學專業對話的情形。李國明也強調,無論是核心社群舉辦的工作坊、或是學習共力圈,都期待老師們跨出學校和其他老師對話,加厚課程知識。

工作坊經愛思客培訓的核心教師(身穿深藍粉紅滾邊POLO衫者)引導下討論熱烈。(陳盈螢攝)
連兩日的工作坊相當燒腦,內容全記錄在線上共編公告板 Padlet 可回校繼續研討。(陳盈螢攝)

由台師大教育系教授陳佩英指導成立的愛思客團隊,開發素養導向課程,協助老師、校長面對108課綱挑戰。愛思客成員蘇淑菁,從台北市師大附中借調至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平時就在台北、宜蘭、花蓮、台東等縣市跑,培育在地老師發展108課綱課程,每到寒暑假更是一家三口拜訪不同鄉鎮出席研習。

「我想說課程設計是老師在做的吧,怎麼會是校長?」蘇淑菁坦言,5年前初次見面花蓮校長們,不相信校長能長期推動教學改革,但沒想到這群校長不僅連5日的台北研習零缺席,也經常比其他參與研習的老師還認真,樹立典範、有效推廣。

計畫明年退休的陳玉明是宜昌國中校長,去年才獲頒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投入教職近30年,陳玉明平時雖從事行政業務,卻持續精進教學力,是核心教師元老級成員。接受愛思客培訓3年每個月至少1次的研習後,每年都開放公開觀課,吸引不少老師前來。

在陳玉明的國文課裡,他採用愛思客推廣的教學工具「表態光譜」,邀請國中生挪動座位,依據自己對課文作者的觀點認同度,全班站成一條「光譜」再進行提問,課室瞬間變得更加活絡。

不過陳玉明也說,雖然課程耳目一新,不少國中老師回到學校後,仍會憂心改變教學方式,可能造成學生考試成績低落,尤其在升學考試壓力下的國中端。但即便明白這條翻轉之路有些艱辛,陳玉明還是持續期待,這5年來由10人擴增至14人的花蓮縣核心教師社群,能吸引更多有熱情的校長、老師加入。

「所謂城鄉差異是文化資源和生活經驗多少的問題,是沒有提供合適機會和方法給孩子,但只要教育改變,其他也都可以改變。」陳玉明始終堅信。

成為老師們的成長陪伴者之前,核心教師群3年來每個月參與一場愛思客研習。(蘇淑菁提供)

從花蓮車站前往位在瑞穗的鶴岡國小,約一個多小時車程。這所被劃分為特級偏遠的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就在部落裡頭,全校老師共計12名、學生數不到40名。鶴岡國小校長游可如是教育處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前主任,同為核心教師社群的元老級成員之一。在游可如的推動下,無論是工作坊還是與鄰近的舞鶴國小、奇美國小、富源國小共組「學習共力圈」,鶴岡國小老師們的研習參與度、滿意度都很高。

游可如有感,透過暑期工作坊和學習共力圈的跨校教學專業成長,老師們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品質都更加穩定,且大幅升級。舉例來說,現在鶴岡國小進行的校訂課程,不只是教孩子們認識部落的農產業發展,也帶孩子採訪部落耆老認識家鄉、了解因文化資源落差造成的產業發展困境等,並從中引導學生與老師們一同討論 SDGs 的「勞動尊嚴」目標,可以透過什麼方法、如何達成?更以此發展社會創新創業課程,譬如,利用中秋節沒有賣完的柚子再製作成肥皂。

擁有20年族語教學經歷的阿美族語老師分享,透過工作坊,她的教學寶庫裡出現了好多實用的教學工具,現在她教孩子族語的句子結構,也會採用核心教師與愛思客導入的「弗瑞爾模型(Frayer Model)」,不破題教孩子族語公式,而是先邀請孩子拆解句子,再從歸類的過程中認識阿美族與詞序與漢語不同,句型是先動詞再主詞。「因為老師的教學策略更具體,老師樂意教學,學生課堂也變得更有趣了,」這位阿美族語老師說。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2022年09月27日發佈)


延伸閱讀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陳盈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