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在推出的第一年,號召了數百位大學志工前進偏鄉,為偏遠地區的孩子說故事,透過閱讀為孩子打開知識和想像力的大門。本文作者澎湖龍門國小林雅眉老師,在2005年就讀屏東師範學院(現為屏東大學)四年級時,和幼教系的同學組隊,每週輪流騎車到海拔800公尺高的屏東泰武國小擔任故事志工。那一年的服務經驗,讓林雅眉體會什麼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當年的屏東師範學院「活力隊」和泰武的孩子們;左4黑衣者為林雅眉。(屏東泰武國小陳美珍老師提供)

泰武希望閱讀服務,我和泰武的孩子學會生命的單純-滿足、付出。

大一到大三的生活裡,生活很紮實忙碌,試問這些生活對我的意義是什麼?似乎是為應付而作、為期許而行的事,少了某種實質的意義。然而,大四這年參與希望閱讀志工,我就此展開大學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我從沒有想過這樣親近這座山,親近深山裡的泰武,到了大四參與了說故事團隊,我揭開這座山的面紗;山的瀑布、不知名的小溪、翩翩起舞的黃蝶、活潑的山蟹、知足常樂的泰武孩子……。山的一切事物在我的眼裡有了更細膩的顏色、它添了溫度、增了味覺,大學的最後一年,山的吸引力,讓我探索到不同的生命價值。

第一次上山,我感覺到冒險的鮮味,然而看見山裡的孩子,我內心寂靜了,好高的山,好不一樣的生命!我問自己:「山上的孩子何需我?」一個禮拜僅吃一次水果的他們需要什麼幫助?鮮少父母陪伴的他們需要什麼幫助?對課業不感興趣的他們需要什麼協助?由基本的生存到心靈的需求的層次,他們都空缺了,我能做什麼?

林雅眉(後排左1)在泰武國小第一次見到希望閱讀書車。(陳美珍老師提供)

峰迴路轉的路,正如我們的生命,常常讓我們覺得騎錯路了,而常常我們卻發現不同的驚喜。泰武的夏天和冬天的路有不同的面貌,夏天的枝頭綠葉都會開心地探出頭來,調皮地將路搭了一層頂蓋,而冬天綠色隧道的白樺樹葉垂吊著,似乎也縮緊著手保暖著,路途多面的面貌,讓我們懷疑起自己的判斷,懷疑是不是錯了。然而,正如是走一條義路,我們判斷堅定,我們將這多變看成是沿途伴隨的喜樂,無論何時,我們仍全副武裝,風衣、圍巾、手帕、口罩、厚棉褲子、備用雨衣……,說走就走,準備上山,就像吹夢人(The BFG)一樣,我們施了夢裡的甜美給需要的小孩。

我發現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幸福美滿的故事、一個和他(她)之間的約定,一幅有生命的畫作、一首動聽的歌曲、一個五秒鍾的擁抱和一個用心對待他的人。

這裡的小孩知道北斗七星的位置、知道夜晚獨角仙的藏處、清楚哪條山路是捷徑、了解山上生活的一切樂趣……,然而他們不知道父母何時回來?不曉得今晚vuvu(祖父母)有沒有準備晚餐?不知道布鞋壞了能不能再換?我看見的憂慮,要如何解決?

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可以讓他們穿梭在幸福的世界。我們開始用心設計活動,用愛承諾山的孩子:「下次我們還會再來。」我們得深耕他們的閱讀習慣,只有閱讀是他們未來最好的寶藏。

大四那一年到泰武國小參與希望閱讀志工服務,讓林雅眉立定未來的方向。(陳美珍老師提供)

我們研討加入各種延伸活動藏書籤製作、繪畫創作、信件書寫、英文歌教唱學單……,我們彼此激發各種靈感,帶領孩子喜愛閱讀,教導不同閱讀方式,培養閱讀習慣。最後我覺得自己已能讀當一面地帶起活動,抓住孩子的興趣來設計閱讀活動,每一次我已習慣備課、習慣準備豐富而充實的活動。從中我們獲得了孩子們續閱讀的成就感。

最後一次閱讀服務,我們在期末籌劃戲劇演出「你很特別」,讓孩子們體會到無論未來如何變遷,「千萬人中你是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

那天泰武大雨傾盆,前一天,大夥兒猶豫過後,大家還是決定上山,並帶了乾糧和保久乳讓小朋友當存糧。滂沱大雨泰武有了第三種不同的面貌。那天,山泉橫流滿路,四條瀑布轉為八條湍急的瀑布,一面深幽的綠山裡,藏住了好多條白皙的蛟龍,我們不知道滑落的土石會不會擊中我們?路途中看見橋地下黃澄澄的溪水,其實心裡產生畏懼了,但心頭卻不甘心,我們半閉雙眼地騎上山。到了山上,看見泰武國小的呂老師和美珍老師,這種害怕的心情和不確定感就消失殆盡了。他們有如兄姐般關心我們,怕我們凍著,他們是學習付出的好榜樣。這天戲劇表演後,呂老師在故事結尾說:「故事所累積的知識就是你們的法寶。」是呀!有故事裡的財富可跟著泰武的孩子一輩子。

我是幸運的人,天生腦子能正向思考,成長的路別人總願意奉獻自己將我照亮,讚美和激賞已然成為錦上添花……。然而,誰同我這般幸運?少被外在滋潤的他們,必須一個個比我堅強,他們嚴烈地剝繭成長,在他們看重的希望閱讀裡;我心疼尚節熬夜水腫的眼袋時常伴隨著笑容和我們上山,心疼背後被雨淋到發抖的聲音,我看見夥伴把挫折苦苦含下,在我面前落下挫折的淚水,怵目驚心的感受,讓我無法結束這躺旅程的情感。我摯愛的隊友在這條義路上,走得比誰都徹底。

然而,我常常思想:像我這樣缺乏經濟知識的人,怎麼持續幫助他們?除了連結企業團體的捐助,除了結合媒體報導輔助外,我還能怎麼開展協助的資源?我體認到自己的能力是那麼貧乏,那麼地需要被充實,所以我得加把勁學習。

這次希望閱讀的洗禮,讓我思索未來工作的方向,爭的不是鐵飯碗,而是能運用智慧、付出關懷的創價工作。做事的價值來自於讓別人更好,山上的孩子簡單的生活哲學觀知足、付出,真的改變了不滿過去的我,我愛大四這趟生命之旅,為泰武孩子和我自己。

本文由澎湖龍門國小林雅眉老師授權刊載,原文寫於2005年)

延伸閱讀

出處:屏東大學/ 作者:澎湖龍門國小老師 林雅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