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原來教孩子識字,不一定要從注音符號開始;語文課材料不用侷限於制式教科書,小說、故事書都可以成為教材;三天的香港參訪,震撼了這群老師,也改變了這群老師…… 嘉義縣一場校長研習中,台南縣建功國小教師彭遠芬分享她如何做閱讀實務。會後,一位校長感嘆地對彭遠芬說:「我們學校都沒有這麼有熱忱的老師。」彭遠芬誠懇的回應他:「有的,校長,一定有的。」 回答的時候,她腦中浮現的,是幾場主講的研習中老師們發亮的眼神。每次研習結束後,她的身邊總是圍滿了老師,問細節、要資料。有一場雲林縣某國小的研習,兩小時的研習原本應該在四點結束,學校老師和彭遠芬一直討論到六點才離開。這麼多「求知若渴」的老師,緊抓任何一個可能增進教學的資源,想要讓孩子更好。 任教二十幾年,她一直認為自己算是個認真的老師,但也因為經驗足夠,她幾乎拎著「教師手冊」就可上課,不需費神備課,每天下了班就準時回家。如今的確有點不一樣:放學後留在學校備課、設計教案,有時甚至過了晚餐時間還無法回家。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花旗銀行合作,吸引六百名大學生投入希望閱讀計劃,讓學生透過服務培養同理心、溝通能力,及關心社會、國際事務的新視野。 把服務學習課從大學校園搬進台灣的鄉鎮,今年,將有六百位大學志工要走進偏遠鄉鎮,為小朋友撒下閱讀的種子。 近年來各大專院校為發展全人教育,相繼設立服務學習課程。過去課程偏重灑掃、淨灘等個人式的勞動服務,但這幾年逐漸拓展出社區服務、專業服務等學習規劃,強調與人互動、為他人服務。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和台灣花旗銀行共同發起的希望閱讀大專志工偏鄉服務計劃,今年吸引了十九所大學:元智大學、政治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景文科技大學等近六百名大學生,以帶小朋友閱讀做為服務學習課程的主軸。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期望大學志工透過服務,建立良好的價值體系,她指出,未來大環境將會以服務業為主,大學生們可以藉著到偏遠地區小學擔任志工的機會,培養未來服務型社會需要的同理心和善解人意的特質。
台北縣瑞柑國小昨天下午熱鬧非凡,兩台載著上百本書的閱讀專車開進操場,小朋友在暖陽下跟著大哥哥、大姊姊演說的故事,時而大笑、時而手舞足蹈大聲回答問題,連大人也跟著小朋友投入故事情境中。 大專學生跑偏鄉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台灣花旗,昨天在瑞芳的瑞柑國小,舉辦大專志工偏鄉服務起跑記者會。今年有19所大專院校學生加入志工行列,志工必須規劃整學期閱讀活動,每月至少兩次到偏鄉小學說故事、整理圖書館等,或在寒暑假舉辦營隊,3人以上即可組隊申請。 為拓展大學生的視野和生命態度,近年國內各大專院校相繼設立服務學習課程,天下希望閱讀計畫今年結合各校服務學習課程及輔導機制,號召6百多名大學志工,進入全台109個鄉鎮、2百所聯盟小學帶孩子閱讀。 昨天(2009/02/12)有近百位來自全台的大學生到瑞柑國小參與研習,同時觀摩服務兩年以上的志工如何說故事,有志工準備服裝、道具,演戲、跳街舞吸引小朋友,或者一搭一唱,逗得小朋友樂開懷。
閱讀如何改變自己、改變被其他人輕視、甚至放棄的生命? 針對男孩和女孩,為何該採用不同的閱讀教育模式? 《天下雜誌》為台灣老師們借鏡美國的「自由寫手」經驗、英國的「閱讀鬥士」計劃,在2008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中,分享閱讀在青少年教育學習中的深遠影響。 「你們是那些被放棄孩子們的唯一希望,」一年巡迴世界超過兩百場演講、特別遠從美國飛抵台灣的《街頭日記》電影真實主角,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以自己用閱讀改變邊緣孩子生命的真實故事,為台下一千四百位頻頻拭淚的老師們溫柔打氣。 辛苦而疲憊的老師們,在全場不斷的笑聲與掌聲中,重燃他們原初的教育熱情,驚呼「這才是教育。」
邁入第五年的希望閱讀計劃,也愈來愈國際化。美國在台協會(AIT)響應捐贈英文繪本,讓孩子認識世界。 隨著山路蜿蜒,《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巡迴專車」,在十月二十一日,來到群山環繞的台北縣三峽鎮有木國小,展開新學年的啟動儀式。 巡迴專車一抵達,看著三輛敞開後,有如展翅飛行的行動圖書館,小朋友們好奇地張大眼睛,興奮地嚷著:「好像海鷗的翅膀,載著書飛翔!」鄰近的插角國小十餘名師生也聞著書香而來,一同參與這場難得盛會。 新增英文繪本區,更有國際觀 從二○○四年開始,《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結合企業伙伴——中華汽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普訊創投、花旗銀行、以及今年加入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一起推動「希望閱讀計劃」,同時啟動閱讀巡迴專車,在偏鄉播下閱讀的種子,深耕台灣閱讀文化、縮短城鄉資源的差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