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寫於訪問稿之前
當我們身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擁有什麼優勢能與世界互動、對話? 從芬蘭成功的經驗中,讓我們發現營造「世界第一」品牌的魔法,不外乎是教育了。教育讓每個孩子的夢想能無限延伸;教育也讓每個生命擁有獨特的時代聲音;甚至,教育是一個國家與世界競爭的唯一資產。同時我們也發現芬蘭教育能連年驚豔全球的原因在於:芬蘭的小孩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而喜歡思考、喜歡發問、喜歡找答案的孩子,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閱讀、隨時隨地都能與閱讀的環境接軌。
余秋雨教授曾說:「閱讀為了擺脫平庸,透過古今澆灌。」我們也了解一張最美麗的文化識別證,就是人民的閱讀力。當我們發現來自民間的力量(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提出「用閱讀,搭一座希望之橋」的想法時,我們了解他們所做的是一件會改變孩 一生的大事;他們所給予的是一對可以讓孩子飛出人生低谷的隱形翅膀。
「希望閱讀聯盟」用飽滿的熱情,宏觀的遠見,克服推動閱讀工作初始所造成的顛簸與不適,帶起推動閱讀活動的希望與光彩。期待我們能和「希望閱讀聯盟」一同努力,讓所有的孩子能透過閱讀力的提升,帶來改變自我生活的契機。
清晨的桃園機場大廳有點冷清,20位來自全台偏遠小學的老師充滿期待與忐忑,她們正準備啟程前往香港進行學習之旅。這場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召集的香港學習之旅,從全台2百所希望閱讀聯盟小學甄選種籽教師,希望透過考察他山之石,突破台灣推廣閱讀的瓶頸與困境。
3天的行程密集而充實,香港大學「高效識字法」的研發團隊與主持人謝錫金教授,安排了豐富的參訪,帶領台灣老師進入香港小學教室,觀摩創意的中文教學、與香港教師座談,甚至在離開學校後,台灣老師仍不斷討論:「我們可以怎麼做?」
從香港教改看台灣
觀課告一段落之後,領隊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馬上請老師們回饋:「妳看到什麼?」「有什麼感想?」「有什麼困難?」「有什麼是回去可以馬上做的?」老師們分組討論、上台分享。
考察行程中,最讓台灣老師羨慕的是香港老師創意教學背後堅強的研發團隊,由謝錫金教授領軍的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持續研發高效中文識字法、撰寫完整 教師參考書與學生練習本,提供小學使用,並與小學保持聯繫,根據教學現場的回饋,持續創新研究,再進入校園實踐,是教育改革之所以不斷滾動的發電廠。
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排名全球第二的 成功因素是什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教授認為,「識字,要從大量認字開始。」學生從小大量識字,閱讀故事書中從不求甚解開始,從 中發掘樂趣,願意自發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進而擴大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
「全球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是由國際教育成績評價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簡稱IEA)主辦,每5年舉辦一次。2001年全球共有35個國家參加評比,香港排名第14;2006年,在全球46個國家中,香港排名第2。其中,只 有台灣和香港以中文作為測試語言,台灣的排名是第22。
國際閱讀排名大躍進
PIRLS的研究方法是在全國選出150所小學,隨機抽樣一班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以學生的母語為測試語言,讓學生在80分鐘內閱讀兩篇試卷,內容包括資訊 類及文藝類文章各一篇,測驗結束後,邀請學生、家長、中文老師及校長回答閱讀調查問卷,以全面了解閱讀態度、家庭環境、學校環境與教學法等因素對小學生母 語閱讀能力的影響。
教室走廊上,一位小二的男生對播道書院總校長盧偉成說:「校長,我的書好悶啊,都沒有圖呢!」盧偉成一看,赫然發現小男生讀的書是「關羽」傳記,全是文字沒有圖,小男生其實讀得津津有味,故意跟校長「炫耀」,他已經可以讀文字書了。
播道書院中文課採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研發的「高效識字法」教學,小學一年級可認識1千5百字、二年級2千5百字,盧偉成說,這樣的識字量已足夠閱讀書報, 看金庸小說也沒問題,他們正打算將《西遊記》列為三年級的「課本」,讓學生直接閱讀中文經典小說,培養他們對優美中文的欣賞與掌握能力。
相對於台灣小學一年級先學10周的ㄅㄆㄇㄈ拼音,再連結中文習字,香港小學生直接認字的方式讓台灣教師大呼不可思議,不教拼音,直接識字,香港是怎麼辦到的?
小二中文課 學習合作互評
播道書院二年級的教室正在上中文課,兩位中文老師吳心儀和梁意丹流暢地主持著,整個課堂沒有片刻安靜,鬧哄哄的教室裡,卻仍持續進行著教學。這一天,老師要大家複習上一堂課的故事內容「小寶與小魚」,先發給每一組學生「工作紙」(學習單),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合作,這是教師評估學生學習的方式。
吳心儀解釋,兩人一組,可以安排程度不同的學生互相幫助,讓學生彼此討論,寫下答案,在討論的過程中交換彼此的知識和理解,「學生互相學習,比老師教更有用」。
「才小學一年級,他居然會寫『攪拌』兩個字!」來自南投國姓鄉的小學老師李玉玲不可置信地說:「天哪,我快瘋了!」這群香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沒學過漢語拼音、不會ㄅㄆㄇㄈ,但作文本上工整的中文字,讓來自台灣的小學老師不禁睜大眼睛,彷彿看到外星人:「他們怎麼辦到的?」
他們的秘訣是「大量閱讀」。光靠閱讀怎麼能夠認得這麼多字?答案是:「不學拼音,直接認識中文字,以生活經驗連結中文圖像,以母語教學、普通話輔助,重視心理詞彙,強調兒童個人經驗的發展。」香港播道書院總校長盧偉成肯定地說:「母語非常重要,中文好,英文一定也會好。」
香港播道書院是2006年新設的學校,採行「一條龍」結構,學生從小一入學到高中畢業,將在學校待上12年,從幼童到青春期都在此地,總校長盧偉成說,學校就像是孩子另一個家,所以「感覺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快樂學習,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盧偉成提到教學上的四高標準:「高期望」、「高動機」、「高參與」、「高展示」,聽起來很抽象,然而,當我們走進教室裡,卻發現這四高的標準並不是口號,而是可能實現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