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林本郁 攝)
「今天研習的講師群都來自教學現場,知道現場實際狀況和進度壓力,讓我們知道厚學教案的教學重點是什麼。我喜歡這種經驗分享的研習,覺得學到的更多。」
「謝謝教師厚學計劃每個月的線上社群陪伴,在教學的道路上可以一起討論,我知道我不是孤單的。」
「教師需要哪些支持才可能有尊嚴與幸福?」「學生需要教師哪些支持才有尊嚴與動機?」
研習場地裡,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數十位老師在清華大學陳明蕾教授的帶領下,圍成一圈娓娓訴說著自己的感想與困境。這是「教師厚學計劃」研習的一個段落,重點在討論如何照顧老師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上完這堂課之後,回去應該很久不會罵學生了,」參與研習的南投隆華國小謝文隆老師打趣地說。
教師厚學計劃更新教學策略
「教師厚學計劃」是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發起,和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以及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共同推動的教師培訓計劃。它的特色是以閱讀心理學與大腦科學為依據,針對中文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教學方法。
自從 2007 年課綱調整之後,語文課多了一堂,「多的這一節課,要做什麼?是更多的抄抄寫寫嗎?柯華葳老師當時帶著我們一起發展出厚學計劃來回應這些改變,」負責厚學計劃的陳明蕾解釋,這是一套教學的新佈局,讓老師知道一周六堂語文課,該怎麼安排,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建構他們讀寫、表達想法的能力。
時序進入炎夏,期末考前一周,第一節下課鐘聲才敲響,台中市復興國小二年級的男孩女孩們,快速奔向操場,不想浪費任何一秒玩耍時間。「這班孩子真是坐不住,一下課就要到外面玩;如果沒有厚學計劃,他們的閱讀量會非常低,不會進步這麼快,」導師林郁芳說。五月剛測完的教育部學習扶助評量,是孩子進步的最佳例證。林郁芳攤開手指細數,「全班除了2位特殊學生,國語文成績不但全數通過,其中2人還拿了一百分!」她補充,學習扶助測驗很難,題目共25題,錯一題扣4分,分數要達80分才通過。「孩子能考滿分真是很不容易,我也是滿驚訝的。」
「為什麼要推動閱讀啊?」觀察國中會考題目,有的是文章段落很長、有的是非連續文本,需閱讀說明書、海報作答,最近更常出現的是圖表閱讀。這些都是國文科考題,即使看起來更像數學科,或者是健康教育。學生需要具備歸納統整、圖文轉換、文表統整等能力,才能應付這些題目,這樣看來,閱讀可能沒有那麼輕鬆,而是需要被教學。推動閱讀的目標可分成三部分來思考: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的實踐。
讀寫能力是孩子學習的基礎能力,然而近年來台灣學生閱讀能力差距擴大,成為一大隱憂。
有鑑於此,2021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攜手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共同推動為期五年的「教師厚學計劃」。
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教授,受邀於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上分享「教師厚學計劃」背後的核心理念,以及執行一年後有什麼樣的成效。以下為演講精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