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攜手希望閱讀長期合作的公益夥伴中華汽車,今天(4/21)下午於新北市最美的海洋小學——野柳國小,舉辦希望閱讀新書車啟動儀式。在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中華汽車副總經理錢經武,以及野柳國小校長邱華璋和師生的見證下,宣布新書車加入巡迴服務。現場不僅有野柳國小6年級學生帶來熱鬧的舞獅表演,還有中華汽車志工們準備充足的閱讀和交通安全體驗,給孩子一個充實的下午!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耗時超過一年時間製作《故事 開始的地方——希望閱讀》紀錄片,記錄了一群偏鄉老師和孩子,跨越20年的生命故事,忠實地呈現台灣偏鄉教育現況。紀錄片全台巡迴播映活動自11月27日於新北市起跑,新北市教育局局長張明文、新北市議員洪佳君,以及超過200位在教育現場服務的新北市校長、老師,皆來到板橋大遠百威秀影城,一起欣賞紀錄片。
近年來,台灣面臨師資不足的考驗,教育現場環境改變、第一線教師的負擔逐漸增加。然而,仍有許多老師始終用陪伴與耐心守護孩子,用熱情照亮孩子的路。今天(11/27)下午,超過200位新北市的校長及老師,一起走進電影院,從《故事 開始的地方——希望閱讀》紀錄片中偏鄉師生的故事裡,看見自己的初心,並再次被教育的力量感動。
在台灣偏遠的角落裡,有許多孩子因為不利的環境和貧富差距,陷入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疫後社會的兩極化,更讓不平等加劇。
然而,仍有2萬名教師克服交通、生活條件上的困難,選擇留在偏鄉,持續用陪伴與耐心,在第一線守護孩子。無論在疫情最艱困的時候,還是面臨教師人力荒的難題,許多老師始終保有教育的初心,用熱情照亮孩子的路。他們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們一生的導師。
從生命一開始,她就活在死亡的邊緣。剛出生 7 個月,為了防止癌細胞蔓延,她被切掉四分之三的肝臟。躺在病床上的童年裡,她唯一的娛樂是聽爸媽講故事和讀著病床邊的繪本。
2009 年,她讀海端國小五年級,那時她的名字叫楊光,喜歡吹陶笛、畫畫,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歷經辛苦的治療和父母細心的照顧之下,楊光活下來了!她還參加了希望閱讀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當年的題目是「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楊光畫了一根蠟燭,寫著:「在生命旅途中,我像一根蠟燭被點燃,從那一刻就是我『活著』的開始......,雖然蠟燭有熄滅的一天,人有死亡離開的一天,但只要曾經努力堅強的活過,一天就是一百年......。」
胡昕小五時參加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當老師更像創作
閱讀陪伴楊光走過死亡的幽谷,長大之後,她已經想不起自己經歷過的病痛,卻深刻記得她在睡前央求爸媽一遍又一遍讀過的故事。
以宋江陣、總鋪師聞名的高雄內門區,是林文祥從小長大的地方。在還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年代,廟口就是他每天玩耍的地方。他不時在腦海裡編織著宋江陣、八家將的奇幻故事。
有一回作文課,老師要同學自創童話,林文祥便把這些廟口景象鮮活地描繪出來。然後,有一天,老師突然從辦公室衝出來,對著操場上的林文祥大喊:「你要去台北了!」原來老師將他的作品拿去參加希望閱讀的「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了,他可以上台北發表作品,進行兩天一夜的學習之旅。
林文祥小六時,第二次參加繪本比賽,以作品《熱鬧》傳神表達家鄉廟會情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第一次看家鄉外的世界
在這之前,他的世界只局限於平日生活的村莊,接觸的只有身邊的親戚、鄰居和同學。小學四年級的那趟台北之行,林文祥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搭捷運、第一次去故宮,第一次登上台北 101、第一次到誠品書店挑一本心愛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