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曾經學生不到五十人、面臨廢校危機。
清水國小如何藉由推廣閱讀,扭轉學校與學生的命運?
四月春天還沒過完,新竹縣政府教育局一紙「國小招生五十人以下」的廢校令,讓田世崇額頭上的冷汗滴下來。
有二十三年教育工作經驗的田世崇,歷經南投、台中與新竹地區教職,這三年才調至新竹縣清水國小擔任校長。
清水國小六個班級原有四十二名學生,超過滿招三十人不用廢校的門檻。但今年教育局將門檻提高為五十人,讓田世崇必須挨家挨戶招生。
「這裡有新竹最漂亮的圖書館,」田世崇和家長會打著圖書館的旗幟,靠著口耳相傳,吸引非清水里學區的學生前來報到註冊。暑假前總算突破門檻,全校可湊足五十二名學生,免於廢校命運。
一間圖書館,竟然可以扭轉一所學校的命運。
校長室充當圖書館
距離楊梅交流道外六公里的清水國小,校地面積僅○.五公頃。上課的教室和辦公室共只有九間,沒有獨立空間可以設置圖書館,也是新埔地區唯一沒有圖書館的小學。
今年暑假我們基金會來了一位剛從美國高中畢業的Sharon,
在她邁入大學生活前選擇回來台灣,
參與了「希望閱讀」計劃,成為小小實習生。
當從小在美國生活的她,
第一次接觸到希望閱讀巡迴專車時,
激發出哪些不一樣的火花呢?
「閱讀巡迴專車是實現小朋友夢想的移動圖書館,彷彿像宮崎駿的電影-移動城堡就在我眼前一樣!」
在國外,我從未聽說過類似的公益計畫,多不可思議啊!
每年巡迴車載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每本書都裝載著豐富知識與精采故事,讓小朋友每次等到巡迴車來到學校,就好像聖誕老公公來了般,一個個圍著巡迴專車,迫不及待的等著選擇對他們來說最棒的禮物。
雖然整理巡迴專車的過程中,炙熱的陽光讓人汗流浹背,但拿起一本本被翻得破損的書本,讓我明白小朋友們都很努力讀書,更喜歡閱讀。
暑假的第一天,「閱讀,讓偏鄉看見希望巡迴分享會」在台南展開,遠從彰化、雲林、嘉義、高雄、屏東的南區典範教師們,不顧路途遙遠仍「義無反顧」地參與這場分享會。活動當日嚴格管控的「三分鐘閱讀經驗分享」,短暫的分享時間著實讓老師們直呼:「Mission Impossible!」
在推動閱讀教育的路上,學校及老師們,有著說不完的小故事:
「因為閱讀,班上的小朋友從害羞的個性,變成非常會說故事的小達人!」─台南市文昌國小李佳茵老師
「被晨讀鈴聲『制約』的小朋友,在學校打錯鈴聲時,緊張得派班長詢問或自動自發的開始看書。」─屏東縣凌雲國小 鄭慧華老師
「結合『電影』與『文學』提升吸引力,讓現代資訊取得容易的學生也愛閱讀!」─高雄福山國中 黃伊歆老師
從都會搬到偏鄉,
張嘉成的故事重新繪製中心與邊陲的工作地圖。
他如何用音樂,為孩子們制式的生涯規劃帶來新鮮的想像?
《雷德斯基進行曲》是維也納音樂會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它將聽眾的掌聲編入旋律,每次演奏,都引得台上台下忘情,同樂於悠揚樂章中。
一樣的進行曲、相似的掌聲,在去年十二月,台南柳營太康村民的信仰中心,三太子中壇府廣場前,台上十來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喜孜孜地吹彈演奏。台下平日忙著飼牛、種稻,張家的阿嬤、林家的老爸,在指揮老師親切的台語指導下,迎著黃昏,欣慰而認真地擊掌打拍子。
這支榮獲台南市節奏樂第一名,與奧地利維也納孩子們享受相同音樂童年的樂隊,不是貴族音樂班學生,也不是明星私校子弟。而是偏鄉村落裡,全校只有一四二個學童的太康國小學生。
帶著細雨的週末早晨,北部地區的典範教師們,不畏風雨地抵達書香花園,滿懷分享的心情與對閱讀教育的熱情,齊聚一堂。
每位老師在三分鐘內,熱情分享彼此在校內或是班上的閱讀推廣方法與經驗。讓人意猶未盡的分享之後,緊接著由親子天下副總編輯賓靜蓀分享在日本訪問佐藤學教授以及實地觀察「學習共同體」的經驗。
佐藤學教授多年來推行「學習共同體」的成功經驗,也引起在場老師們的熱烈討論。
小小的分享會結束,其實是一個典範閱讀聚會的開始,老師們留下彼此的聯繫方式,以讀書會、分享會、交流會的各種形式,凝聚出一股力量,持續地為下一代閱讀教育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