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為鼓勵偏鄉孩子創作,持續第七年舉辦「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今天(27日)下午於誠品敦南店舉行頒獎典禮,邀請30位來自台灣偏鄉地區的獲獎孩童至台北發表得獎作品,並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台積電志工們一同帶領,展開兩天一夜的台北學習之旅。
今年的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以「我的未來,想成為…」為徵件主題,鼓勵孩子勇於做夢,藉由生命經驗以及文字閱讀,激勵自己、發揮想像,創造屬於自己未來的故事!
孩子們的夢想形形色色,包括麵包師傅、服裝設計師、導遊、棒球選手、護士、魔術師…等,作品中自然而真誠的文字與圖像,各有獨特的風格和特色,更有對自我成長的期待,使評審們深受感動,更驚艷於孩子們的創意能量。
本次中年級組評審之一,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便表示,評審們非常享受評審的過程,孩子們圖文並茂的作品,讓評審們開了眼界。
來自台南市樹仁國小的魏杏娟,爸爸在她二年級時因為工作意外變成植物人,她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厲害的魔術師,除了變出許多奇妙的物品,還希望可以把爸爸變清醒,趕快帶她和弟弟出去玩。她更在現場變身小小魔術師,表演簡單的魔術,博得滿堂采。
閱讀是憲法,一切活動不得牴觸!
瑞源國小校長大聲宣誓,用閱讀的正向效力,
替原住民偏鄉的孩子,找回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閱讀是瑞源國小的憲法,一切活動不得牴觸!」台東縣瑞源國小校長李治國宣誓。
他長年在原住民偏鄉學校服務,深知學校面對原鄉結構性的問題,無力回天。與其抱怨,他寧可用閱讀,來扭轉孩子的命運。
瑞源國小加入希望閱讀聯盟小學邁入第三年,李治國卻是希望閱讀的老朋友。七年前,他服務的台東縣初來國小,是第一批加入希望閱讀聯盟的學校之一。
初來國小推廣閱讀融入戲劇有成,全校小朋友曾受邀到台北表演繪本改編的舞台劇「叔公的理髮店」,獲得滿堂彩。
這群來自深山的孩子,在舞台上優秀表現,讓觀眾驚豔,見證閱讀為孩子帶來的改變。 李治國教書二十一年,從教師到校長的生涯中,不斷思索「什麼會讓孩子喜歡做,又能培養能力?」
大成國小以共讀、導讀、朗讀的「三讀」策略,
讓這所「不山不市」的學校,跨越資源不足的障礙,
成為孩子翻轉命運的靠山。
位於新北市三峽山區的大成國小,是一所標準「不山不市」的學校。
介於新店和三峽之間的邊陲山區,距離人聲鼎沸的三峽老街不遠,卻是個客運和捷運都到不了地方。
大成國小校長朱玉環,有一次帶高年級學生到台北參加活動,看見學生在捷運站興奮張望,一問之下,才曉得「台北土生土長」的孩子,居然從來沒搭過捷運。
大成國小三年級教室裡,年輕的代理老師,正在上閱讀課。二十多個孩子,活潑地與老師互動呼應,只有一位男孩,獨自坐在老師辦公桌旁低頭看書,偶爾抬起頭望向黑板。
教室玻璃破損的狀況減少了,竟然是閱讀的功勞。
原本成績低落的孩子,因為閱讀,得到科展第一名。
閱讀的力量有多大?雙溪國小「讀」出見證與希望。
參加任何比賽總是敬陪末座的偏鄉孩子,從沒想過長大以後要做什麼。
從小面對家庭困境的現實,教育資源匱乏更缺乏文化刺激,小孩看著父母辛苦勞動的背影,對於長大的想像,就是打零工。
閱讀,能夠幫助他們想像未來。六年前,嘉義朴子雙溪國小加入《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的希望閱讀聯盟小學,從此開啟了一場充滿希望的閱讀之旅。
工友阿琨叔以證據說明,閱讀如何改變學生的氣質,「記得五年前,一學期都要修四十多塊玻璃,現在一學期修不到一塊。」
雙溪國小校長陳媺慈,自許為首席教師,親自示範教學,與教師團隊研擬教學策略。 她拿起書本和孩子享受寧靜的閱讀時光。為了讓全校孩子擁有充裕的閱讀時間,學校改變早自習打掃的作息。
把書架放走廊,廚房變成圖書館。
文昌國小創造「俯拾皆閱讀」的氛圍,
校園中響徹著書本的呼喚:來讀我吧!
粉紫色大鄧伯花朵低垂的走廊,設有木質長板凳和書櫃。操場邊「綠色大傘」下有閱讀木頭人,廚房變身「小書蟲樂園」圖書館。
台南市文昌國小散發獨特的人文氣息,空氣中彷彿散播著書本的呼喚:來讀我吧!來讀我吧! 氣質斯文靦腆的校長張菁峰,環顧被玉米旱地包圍的校園。
他解釋,想在資源匱乏的偏鄉推廣閱讀,首要條件,必須先改變環境,「創造一種氛圍,好像隨時都可以坐下來讀書。」
「改變人很難,可是改變環境很簡單,」張菁峰打造校園處處可閱讀的環境:大樹下的操場邊有板凳,打球空檔可以閱讀。教室外的走廊邊,就是一列開放書架和木椅,隨時拿本書就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