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在11月22~23日舉辦「希望閱讀校長研習營」,100位來自偏鄉的聯盟小學校長,以領導典範、多面向、跨領域、新趨勢的體驗式學習歷程,共同交流研討領導管理與閱讀教育課題。 閱讀即未來 研習營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揭開序幕。她在開幕演講中以心理學上有名的「模稜兩可」測驗圖,說明同一事物,每個人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樣。教育工作者必須引領孩子透過閱讀拓展經驗,培養孩子看見不同角度的世界。 殷董事長也強調,二十一世紀人才,不僅需要左腦的理性邏輯能力,也需要右腦的感性能力,我們必須更重視:設計、故事、整合力、同理心、遊戲及意義。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有賴於多面向的閱讀與體驗。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等於給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最新的大腦研究也發現,閱讀和聯想力、創造力、感受力、理解力及記憶力都有極大的關聯。殷允芃期勉與會的偏鄉校長,成為希望閱讀的推手,要用閱讀給孩子一雙翅膀,讓他飛翔。
2010「希望閱讀」再次啟動,AIT及天下的企業志工透過實際行動,到新店山上的森林小學─直潭國小,親自為孩子們說故事,10多位大朋友手持童書,在操場上、大樹下陪伴孩子渡過充滿故事與想像的午後時光! 今年夏天才來到台灣的AIT文化新聞組組長裴士蓮表示,自己小時候住的社區也有圖書巡迴車,所以這次非常開心能夠參加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的『希望閱讀計劃』,而且除了捐贈英文書籍外,更高興的是能夠到台灣的小學和小朋友們一起閱讀互動。今年美國在台協會(AIT)率先響應捐贈英文繪本,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代表接受,並由AIT文化新聞組組長裴士蓮(Sheila Paskman)及發言人萬德福(Christopher Kavanagh)為小朋友們朗讀英文繪本,希望藉此啟發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則表示,「閱讀」是偏遠孩子學習的基礎,也是搭建起未來的希望之橋,近幾年學校持續推動閱讀教育,反而很多家長捨棄附近的貴族學校,想讓孩子進入直潭國小就讀,不僅學生人數增加,很多小朋友也因為喜歡閱讀,在課業和行為上都帶來了改變。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花旗基金會今(18)日舉辦「2010希望閱讀 大學志工下鄉教英語」記者會,會中邀請政治大學與靜宜大學英語閱讀志工分享經驗,並由公益青年沈芯菱與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管國霖共同進行「公益世代對談」。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與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管國霖特別勉勵現場大專志工,在青春年華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讓世界更美好。 自2004年起,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花旗基金會共同號召大學志工與花旗員工進入偏遠小學,為孩子說故事。2009年,更推陳出新,鼓勵志工們帶領這些資源有限的學生,閱讀英語童書。從去年九月迄今,已有7所大專院校、近500名大學志工投入,甚至還有遠從海外來台灣求學的外籍生加入,帶給孩子超越語言學習外更多元的文化刺激,孩子的純真也帶給他們無限的感動。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指出,未來人才不能只會念書,而必須把自己拋出去偏鄉培養歷練、組織團隊的能力,希望閱讀就是最好的機會。她更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勉勵所有志工,「有能力的人,請走的更遠、給社會更多回饋。」
「三角猴,最想去的地方,是綠綠的森林。小嬰兒,最想去的地方,是媽媽的懷抱。而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懷念的-泰武國小。」~屏東縣泰武國小黃聖榮小朋友 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這個問題問了兩百所台灣山巔水湄偏遠地區的國小小朋友,答案不是名山大景,而是「媽媽的心裡」、「爸媽工作的地方」、「學校」等內心最溫暖的角落。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今天(30日)舉辦「希望閱讀-小作家創作大賽」頒獎典禮,來自台灣偏遠地區榮獲優選的30名小朋友獲頒獎狀及套書,也將進行二天一夜的台北學習之旅。頒獎典禮上獲得評審特別推薦的10名小朋友也將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分享他們的得獎作品:「我最想去的地方」。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推動「希望閱讀」計畫,認養200所偏遠學校,帶領25,000名孩子一起閱讀,為鼓勵孩子將閱讀的經驗,轉換為創作的能力,舉辦多元的閱讀成果競賽,今年徵件主題為「我最想去的地方」,共有119所學校、196位學生參賽。雖然這群孩子身處在偏遠地區,但他們的作品中卻充滿正向樂觀的能量。
日本知名作家、攝影家山本敏晴來台,他到世界各地,請四到十八歲孩子以「最重要的東西」為題來畫圖,希望藉由孩子的視角,看到世界的多樣性。目前已經收集了六十五國國家小朋友的作品。他希望未來可以出版一本關於台灣小朋友的作品。 日本醫學博士、攝影家山本敏晴走遍世界九十幾個國家,以這個問題和小朋友對話。應「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之邀,山本敏晴本周首次訪台,第一站就是到台北縣汐止市金龍國小,看看小朋友畫出的「最重要的東西」。 這四十位國小四年級小朋友,各自在家中作畫,有了花了兩小時、有人用了兩天才完成。很巧的是,在幾乎沒有討論的情況下,一半以上的小朋友最重要的東西是家人和朋友。 徐聖涵說,她一開始想畫媽媽,後來覺得朋友更重要,可是朋友那麼多,不知道要畫誰,之後還想畫書、畫錢、畫媽媽送的生日禮物手錶。最後,聖涵畫了一隻小熊,那是姐姐出嫁時送她的禮物。疼愛她的姐姐出嫁後就很少回家,她常常很想念姐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