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車子沿著八十號公路,穿越水天一色的舊金山灣,陽光燦爛。我腦中複習著這所奧克蘭KIPP Bridge理念中學的資料:300多位學生中,9成非白人,7成來自低收入家庭。2011年該校成為全加州標準學力測驗績優學校,2013年獲選與Google合作首批平板電腦的教學效果。 所有搭不起來的想像,從踏進簡單明亮的行政走廊就受到震撼。這所學校激發多元的企圖心。榮譽牆上,貼滿畢業校友就讀的高中、大學校旗。另一面牆寫著「Work hard, be nice」的KIPP校訓。管弦樂團的練習還有點走音,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當晚即將開演,空氣中有一種振奮的張力。 發現一:上網自學,孩子愛上學校 這所學校重視每個學生的學習成就。教室大樓三個樓層,一片專注的安靜。四月上旬起,每班已開始加強準備五月初的加州會考。特別的是,每張桌上,除了課本、講義,還放著一台筆記本大小的Nexus7平板電腦。視老師的課程安排,學生可隨時上網自我學習。 七年級數學課,每個學生用完成習題的秒數來自我挑戰。數學很強的荷西連進校內Achievement數學軟體,每做完一題,Nexus上立刻顯示時間,老師一一登錄下來。這份學習紀錄不僅刺激荷西學更快、更好的向上心,全班的學習數據也做為老師未來上課的參考。
拿起手機、平板電腦,輕輕一滑連上全世界,「滑」世代把世界和改變,放在口袋裡。科技,正以超乎你我想像的速度和方式, 改變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型態。   對這個世代而言,這是最好的學習時代。 手指輕滑,就能跟哈佛學生上一樣的熱門課程;任何題材只要想學,YouTube上多的是專家、老師;免費合作工作軟體,還能把個人創作分享到全世界。 但是對「滑」世代的父母、老師,這也是最焦慮的時代。拚命追趕,也無法掌握孩子的數位足跡;擔心孩子手指一滑,將世界之惡,帶進客廳和教室。 但不管你喜不喜歡,科技,只會愈來愈便宜好用,這波數位浪潮,擋也擋不住,眼見這回不去的劇變,教育,要如何接招? 《親子天下》決定兵分兩路一探究竟,一組人馬飛到全世界數位學習的領導者──美國取經,另一組則深入台灣在地現場。在美國,我們驚訝的看到政府、民間企業、教育單位聯手,全國總動員的進行一場科技融合教學的實驗。而身為科技產品製造大國的台灣,卻陷入一場政策搖擺不定,教育現場無所適從的卡關窘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的經驗又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基測的題目中只有不到一成考記憶,理解和分析愈來愈重要。PISA的閱讀素養考題,更是希望培養出能思考、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下一代。理解和分析就是一種生活的能力,資深國中老師許文姿告訴讀者,只要在學習的歷程中,廣泛閱讀、願意思考、學習思考,PISA的閱讀素養一點也不難,閱讀素養考試要考學生有沒有「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諮詢│許文姿(新北市國文領域輔導教師) Q:什麼叫做「閱讀素養」?什麼樣的考試可以考出閱讀素養? 素養是積累的學習態度,閱讀素養是你平時積累的閱讀態度,閱讀素養的考試就是考核你的閱讀態度。 在課堂要常提醒學生:「你現在是在學習喔,你要表現出你現在『正在進行學習』。」所謂「正在進行學習」是:無論你會或不會,都願意試著思考,解決問題,試著寫學習單、試著回答老師的提問。素養要考核的就是這種學習態度。考核的方式,就是寫下思考過程。 (林宥任攝) Q:閱讀素養與學校段考、基本學力測驗有什麼不同?
就讀高中的艾菲在Twitter上看到歌手Selena Gomez為一本成人雜誌拍攝封面女郎的照片,她馬上知道該做什麼:「我立刻上網查證,確認這是不是真的。」 快速在網上搜尋後,證實了這位17歲高中生的直覺:照片是合成的。 二手消息(second source)是記者的行話,並不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語,但在這個資訊、社群媒體、網路和傳統媒體快速傳播的時代,指導學生如何判別資訊的正確性和優良報導,對老師來說越來越重要。 「年輕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所有的資訊都是正確的,他們傾向相信放在網路上的所有訊息。」普立茲新聞獎得主AlanC.Miller主持媒體素養計劃(News Literacy Project),發展適合中學生的課程、活動和教案,指導學生能夠在數位時代從小說中尋找事實。學生學習在故事中辨別謬誤,尋找可信的訊息。「我們的重點是用有品質的新聞來判斷其他訊息的可信度。」 這個計劃也和20多個媒體夥伴合作,包括紐約時報、網路媒體ProPublica、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華盛頓時報等,邀請記者、編輯、播報員到課堂上分享。
每年四月,多倫多公立圖書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多倫多閱讀計畫」,包括整個多倫多區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今年,參與者首度有機會進入書中的世界,並且和其中的角色互動。 2013年共讀的書為《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這本書對於多倫多科幻小說家以及得獎的遊戲設計者Jim Munroe來說,有很大的啟發。因此當Jim在和圖書館討論策劃遊戲的會議後,決定要做個更有野心的計畫來紀念經典:設計一場「虛擬現實互動遊戲」(alternate reality game (ARG))。 虛擬真實互動遊戲是一種發生在真實世界的遊戲,並且運用多元的媒體敘說一個故事,又稱為「跨媒體敘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遊戲者和角色能夠直接進行互動並且完成任務,Jim形容是「半生存遊戲,半廣播戲劇」。 多倫多圖書館對於Jim設計的遊戲非常認同且熱愛:「他將遊戲和書做了非常完美的結合,包括感官體驗、媒體、記憶和故事敘說,都是閱讀的重要元素。」
Dr. Sugata Mitra,一位注重實踐的印度教育學家,經過數十年的實地教育試驗,鍥而不捨的研究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運用IT科技輔助,近年來,已取得了驚人的研究成果。 1999年時,Mitra開始著手進行一項他稱之為「牆中洞」的實驗,他跑到印度德里一處貧民窟中,在一面高約90公分的牆上鑿了個洞,並把電腦擺進洞內,幾個小時後,孩子開始聚集在牆邊,好奇地問Mitra有關電腦的問題,但Mitra在表示自己毫無頭緒後便隨即離去,不久,孩子們竟已經知道如何上網,並透過同儕交流,提升使用網路的效率;Mitra接著在距離300哩外一處更與世隔絕的聚落重複先前的實驗,他在馬路旁架設了一台電腦,當他幾個月後回到那兒時,孩子們竟已在路旁打起電動遊戲了!他們還對 Mitra 說:「我們想要更快的處理器,還有一支更好用的滑鼠!」另一則令 Mitra不可置信的是,這些孩子們表示「由於電腦只有英文介面,他們就透過自學學英文。」
在景氣低迷的2012年,數位科技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已經被視為全世界都關注的成長新動能。 今年初,美國歐巴馬政府正式宣布要在2017年底前,全面使用電子教科書。而早在5年前,南韓就向全世界宣告,2015年會完成國小到高中的電子書包(有無線傳輸、輕薄可攜式的學習用電腦)計畫,進入無紙教學。日本也規劃在同樣時程內,讓全國中小學生皆有電子書包配備。 包含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美、中、日在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都加入這場數位教育競賽,緊鑼密鼓的推動電子書包計畫,將平板電腦引進教室。各國政府毫不手軟砸下數十億的預算,把電子書包計畫當成國家重要政策全面推行。 從2006年擁抱數位教學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到今年六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蘋果公司合作建立的線上虛擬大學iTunes U正式開跑——iPad、iPhone使用者可以隨時在數秒之內找到各類學科的專業課程影片,一手掌握近5億份的研究期刊、學校圖書館或博物館的各項資源;不斷演進的資訊教育風景,凸顯這場數位教育革命無可迴避、已成定局。
今年8月,台北市宣布基北區特色招生只考「閱讀理解素養」、「數學素養」,考題仿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PISA一下子成為十二年國教關鍵字。今年12月11日也將全球同步公布,每5年針對各國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國際閱讀評比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評量結果。過去幾年在國際評量中看到台灣學生最欠缺的不是知識量,而是思考力。 擔任台灣PIRLS召集人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指出,這些國際評量不是考實質內容,而是考思考能力。 要教出能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具批判思考的下一代,必須徹底改變教學,從單向的教,改為策略性引導的提問教學。 從「講」到「問」,老師的準備工作只會更多不是更少。要問出好問題、教出有思考力的學生,必須在備課方式、教學技巧和教學態度上都有所改變。 備課方式 每道問題設計都應該回到文本 宜蘭縣岳明國小教師蔡孟耘為了深入分析文本,每一課都看超過20次,找出教學重點,對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幫助很大,對學生來說,也達到強調教學重點的效果。提問再精實,老師每堂課還是要做結尾,統整學生簡短、零散的回答。
閱讀,正在改變、形塑國中教育的新風貌。升學掛帥的國中,因愈來愈多學校投入閱讀教育,有了日益蓬勃的生機。在《親子天下》優質國中徵選活動中,閱讀教育組是報名最為踴躍也最為競爭的類組。「報名的學校都是用心經營閱讀教學的學校,也都竭盡所能發現可用資源(學校、家長、社會),積極推廣,成果斐然,」擔任閱讀教育組評審、台北市實踐國中國文老師簡素蘭很肯定。 從徵選與採訪過程中發現,充實圖書設施、營造友善閱讀環境的閱讀硬實力,每所學校都有很大的進展。各校為了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樂趣,多元活動與競賽如百花齊放,但成效不一。而結合領域學習或課程活動進行閱讀教學,精進孩子閱讀理解與賞析的軟實力,是許多學校想做卻很難有進展的目標。 「質的提升」,是當前閱讀教育最難突破也最難以評量的一環,卻最能考驗學校的創新思維與能力。簡素蘭建議:「各校急需的做法就是找出適合這個學校文化,又不需額外花費很多人力物力的方式,那閱讀就能在孩子心中生根。」 提升閱讀力的三大關鍵 綜整各校閱讀教育的推動,要做到有效提升學生閱讀力,主要有三大關鍵: 一、改變家長的觀念,有助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與持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