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大人常抱怨孩子沉迷於手機與社群媒體,影響睡眠、成長與學習。但一名爸爸把青少年女兒送到不能用手機的學校一年後,發現全家的收穫良多。或許需要反思與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親子天下提供) 試想把孩子送到沒有手機、也不能時時上網的世界,回到爸媽們小時候的年代,會是什麼樣子?
專家指出,愈頻繁進行親子共讀,愈能促進嬰幼兒大腦及語言發展。近期台灣師大發表的學術研究報告顯示,台灣2歲幼兒每天接觸3C的比例高達93%,每天親子共讀的僅有18%,且親子共讀質、量,都和家庭社經地位有關。
忙了一天的父母,心中雖知道抱著書陪孩子讀的重要性,卻總不免有力不從心的時刻。新的研究發現,偶爾偷懶、讓孩子用聽的也能學!大人都知道,陪孩子捧著書唸給他們聽、甚至邊指著字邊讀,對孩子的識字、字彙理解、閱讀、身心發展都助益良多。但是在學校,孩子的數目比老師多得多;回到家,爸媽又已經累了一天,還要處理家事或加班,實在是知易行難。
當跨領域學習和長文考題成為趨勢,閱讀理解,將是未來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台灣推廣閱讀教育行之有年,為什麼在面對新課綱的素養學習和考題,仍面臨學生閱讀理解力不足的問題?近來致力推廣閱讀理解的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特別有感,他指出,過往大家對閱讀常有一些迷思,認為孩子只要多看書就好,但「大量閱讀」並不等於「會閱讀理解」。不懂得閱讀理解,造成孩子經常「看不懂題目」、「作文寫不出來」、「看到長文就放棄」。
很多大人希望孩子能多讀一點「紙本」實體書,然而,除了記錄閱讀書單、寫心得、集點等做法,如何再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一不三要」策略,讓孩子真心喜愛閱讀。
為什麼孩子到小學中年級,突然不愛看書?多數孩子不是不愛書,而是他正處於「學習閱讀」跨到「透過閱讀學習」的轉換期。羅巧雲(化名)在女兒上小一那年成為學校故事媽媽,羅巧雲說故事,女兒就聽故事,她從不擔心女兒有閱讀的困難。一直到女兒升小四才發現她不愛看書,功課也慢慢吃力:「仔細回想好像從小三就開始,為什麼她一、二年級時我都沒感覺?」
想提升孩子思考力,卻不知道怎麼拿捏?閱讀促進思考,但孩子喜歡的書沒內容怎麼辦?有心引導孩子透過生活中的事物學習,但孩子卻不領情?這些囧情境其實正是開始的好時機。
CNN分享9種終生受用的親子共讀技巧,陪孩子愛上閱讀,享受親子閱讀的好時光。有時孩子只是因為讀了本科幻小說,就打開對宇宙萬物的眼界和想像;有時是因為老師推薦的優良讀物,讓孩子心中湧進許多靈感與書寫的樂趣;有時是爸媽與孩子分享自己喜愛的作品,提升孩子對閱讀的鑑賞能力,閱讀的好處從「愛上閱讀」開始。
爸媽或許不知道,閱讀也有發展階段,了解每個階段的發展目標,才能在陪伴孩子閱讀時,協助他從閱讀跨越到思考。黃媽媽十三歲的兒子不久前才聊起:「媽,你記得我可以自己看書的那一天嗎?是小二那年的十一月十七日。」她當然記得,那天她幾乎喜極而泣。當年兒子已經上小學、學完注音,同學也都開始自己看書了,兒子還每天央求媽媽唸書,叫他自己看,他都推說:「不要,你唸嘛,我自己看很慢。」她常常唸到聲音沙啞,心裡想著:「到底要唸到哪一天?」
教孩子識字、能讀,不代表就是培養了他們閱讀的興趣,真的能打開書中的大千世界,享受閱讀的益處。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學者分享經驗,教老師與父母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