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大人都會擔心孩子盯著螢幕太久,妨礙身心健康。但是硬性規定、限制使用時間這一招已經落伍了,甚至會阻礙孩子的學習。美國年度科技教育大會建議師長用這7招,引導孩子在網路上少混、多學。
孩子從小到大,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長大後想要做什麼」?閱人無數的作家、組織心理學教授和新聞工作者同步建議,換個問題,更能帶孩子探索寬廣、富足又開心的人生。
父母常忍不住描述與讚美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他們更早一步訴說他們的感受,不自覺的打斷孩子活在當下的專注享受。其實,有時跟孩子靜靜相處半小時也很好,其中還暗藏帶給雙方的禮物。
數位時代、商業世界流行的大數據,在「教」與「學」也能派上用場。雖然教育不是算術,不能只看數字,橫跨全球3億學生的大師分析卻可以帶著學校、老師、家長與學生突破盲點,思考如何讓教與學都更有效。
教人們與組織如何成功的管理大師,教養孩子的秘訣竟然是如何犯錯與失敗!全球管理學者排名第一的哈佛商學院名師分享如何分辨聰明、正確的錯誤,帶孩子安心地犯錯,安全地失敗。
爸媽們有多常望著手機,不知不覺愈來愈專注,而忽視了身邊的孩子在說些什麼呢?在孩子眼裡,他們看到的是面無表情的臉、冷淡的回應、不耐煩的態度,而且從小就默默的學了起來,影響他們如何與人互動和長期的情緒智商。
(親子天下提供)
別讓小孩常常玩手機,但是大人滑手機沒關係?
孩子善體人意嗎?別以為這只是討人愛的特質,可有可無。同理心可是吸引哈佛大學跨學院研究的顯學,因為這是孩子能否與人合作、溝通、建立信任與影響力的成功基礎。
孩子喜歡上學嗎?英國大規模的研究發現,6歲時在學校愈開心、喜歡上學的孩子,在16歲的會考成績愈好。
(親子天下提供)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與學業成就,希望幫助孩子能以有效、愉快、享受的方式學習與成長。
在台灣,孩子們越區就讀或轉學的原因,多數跟學區、成績有關。但是在美國,激發家長幫孩子換學校的主因,是擔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哪些情境促使他們不得不採取行動?他們採用了哪些解方?
(親子天下提供)
現代孟母三遷,或是為了更好的學業、接觸好的品格與行為、或是社區環境。但現在有了新的理由---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們總是擔心孩子的未來,希望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讓孩子預備好面對世界與未來的能力。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這個學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