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為什麼要推動閱讀啊?」觀察國中會考題目,有的是文章段落很長、有的是非連續文本,需閱讀說明書、海報作答,最近更常出現的是圖表閱讀。這些都是國文科考題,即使看起來更像數學科,或者是健康教育。學生需要具備歸納統整、圖文轉換、文表統整等能力,才能應付這些題目,這樣看來,閱讀可能沒有那麼輕鬆,而是需要被教學。推動閱讀的目標可分成三部分來思考: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的實踐。
讀寫能力是孩子學習的基礎能力,然而近年來台灣學生閱讀能力差距擴大,成為一大隱憂。 有鑑於此,2021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攜手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共同推動為期五年的「教師厚學計劃」。 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教授,受邀於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上分享「教師厚學計劃」背後的核心理念,以及執行一年後有什麼樣的成效。以下為演講精華整理:
車子剛開進華山國中校園,就看見張家芸校長站在停車場向我們揮手。華山國中加入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計劃多年,在疫情過後,終於有機會再次踏進這充滿藝術氣息的校園。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11月2日(三)於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登場,以【重啟閱讀-擁抱大學習潮】主題,邀請國內外重量級講師分享,呼籲各界關注疫後人才趨勢,以及疫情下兒童學習落後的問題。論壇以「混成」方式、實體及線上同步進行,參與者亦透過Slido踴躍發言及提問。 面對動盪的世界,學習從未如此重要。然而一場疫情,卻造成全球前所未有的教育危機,許多孩子出現嚴重的學習落後,閱讀能力大幅下滑。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九歲孩子的數學與閱讀分數,出現了30年來最大幅的下滑。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共同報告指出,全球最多曾有高達188個國家、16億名兒童受到疫情停課影響,出現學習落後。如不採取行動,未來恐影響全球整體經濟力。
24年前嘉義縣的楊秀如老師遇到一位不一樣的轉學生,這對轉學生的父母感動了楊秀如老師,這對父母他們是曾志朗和洪蘭教授,這段人生的偶遇讓楊秀如老師成為閱讀的關鍵推手,改變了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