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全球軟體產業正夯卻面臨人才荒,有愈多國家重視科技教育,將程式設計融入中小學教育。英國在2014年9月將程式設計納入中小學課綱,宣示重視科技教育的決心。
全球愈來愈多國家把程式設計融入中小學教育中。(楊煥世攝)
2014年12月,英國與愛沙尼亞、以色列、紐西蘭、南韓等國家組成D5(Digital Five),於倫敦召開第一屆數位科技高峰會,會中交流討論緊扣3大主題:教孩子程式語言、開放科技市場、互聯網及網路科技開發合作。2015年11月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舉辦第二次高峰會,細談數位科技跨國合作。
D5的成員國近年來不斷推廣科技教育與程式設計課程。愛沙尼亞是通訊軟體Skype的發源地,國家發展目標鎖定科技產業,2012年領先全球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去年科技教育相關課程已普及至所有中小學。紐西蘭力推公務服務e化,預計2017年公務e化比率可達七成,為培養相關人才,大力投資資訊與科技產業相關研究所,盼與職場連結;程式設計雖未納入課綱,但政府已編整數位資訊教育指南讓中學執行。
美國《翻轉心靈》指出,不論是紙本還是數位閱讀,閱讀動機和環境是影響學生閱讀的主要因素。優秀的讀者和文本互動關係是主動而強烈的,其中一個最好的檢視方法就是從側邊筆記開始。
「紙本書是有它的好處的,你可以直接在文字側邊註記筆記,也能輕易地往前翻往後翻,就算無法直接註記,也能用便利貼貼在書籍邊緣,輕易撕取。」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麋鹿林城閱讀專員潘尼頓(Pennington)觀察到,必須要協助學生閱讀數位資訊也能保持專注。
結合紙本閱讀和電子書閱讀效果最佳
學生們需要能夠在閱讀材料上註記和筆記,這樣幫助他們回答考試問題。根據賓州西徹斯特大學(West Chester University)的前瞻研究指出,結合紙本閱讀和電子書閱讀的中學生閱讀理解程度比單純僅閱讀紙本書的學生來的好。
雖然透過鍵盤觸控裝置能幫助學生透過全新的方式學習,透過多元觸控對於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幫助,目前仍在實驗階段,學生必須要學習新的閱讀策略,以強化他們在新的環境學習。
下一代的閱讀裝置「註記」功能將會更加直覺。
2000年,Michael Goldstein在波士頓創辦了Match特別學校(Match High School,簡稱MHS),主要目標是為了弭平波士頓孩子因城鄉差距造成的成就落差,他憂心提高考試成績並不能保證學生未來成功進入大學,他想創辦一所老師能根據每位孩子提供個人化教學、自己的導師機構、並鼓勵學生家庭和學校緊密連結的學校。
2002年,Match特別學校開始提供密集、一對一的九年級數學教學,和大學及政府合作,提供大學生打工機會,半工半讀教導十年級學生,這項合作非常成功, Goldstein決定擴大規模,努力和學校合作更專業的教學方法,拓展到各年級。
自從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後,修讀人文、歷史和藝術等學科似乎被視為看不到前景的豪奢品。然而,美國《時代雜誌》主編、著名時事評論家法里德.扎卡利亞卻不這麼認為…
(stevepb@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最近常聽家長問孩子數理成績表現,也不斷聽到政府、企業都提出擴展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學習的重點計畫(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STEM學科的重要性後,修讀人文、歷史和藝術等學科似乎被視為看不到前景的豪奢品。
美國《時代雜誌》主編、著名時事評論家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他認為美國教育的前景不應該只侷限在數理科的發展,並提出以下三個論點。
找對的老師,幫孩子面對未來?是特色高中頭痛的課題。美國加州High Tech High特色高中,讓業界專家來當老師,建立學生和各行各業的連結。歷經15年,跟地方教育局規定磨合,High Tech High自己發教師認證,培養自己需要的「特色教師」。
(High Tech High 提供)
全世界都在找提升學習成效的教育方案,教師的專業知能是改革手段之一,特色高中有機會幫傳統師院背景、或完全沒師院教育的老師,用專業認證讓他們可以翻轉教室。
然而,地方法規、認證系統卻是最難突破的障礙。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High Tech High特色高中找到破口。創辦人羅森史塔克(Larry Rosenstark)創辦初期就發現,推動教育改革最大的難題是找對老師。他認為,高中老師必須是工程博士或藝術家這樣的業界專家,才能建立學生與社會的連結。
翻轉教育在全球紅紅火火,各地共同加入翻轉行列,參與改變!
DONORSCHOOSE.ORG 透過群眾募資實踐教育改革課,讓師生共寫專案,實踐夢想、INKLING邀請世界最大教材出版商,和老師共寫多媒體互動教材,打造HABITAT共作教材平台、NOVA LABS和美國國家航太總署、美國公共電視台合作,透過故事設計專題,讓青年科學家和NOVA研究員,共同開發問題調查新路徑…。
未來人才和學習樣貌正大幅度改變,台灣如何從標準中掙脫,跳脫窠臼、打破舊有迷思,學習革命到翻轉教育,培養新一代有能力接手這個世界。
1. DONORSCHOOSE.ORG
Crowdfunding實踐一堂教育改革課
創辦人Charles Best利用群眾募資,讓師生共寫專案,幫助師生跳脫框架,實際行動,爭取教學和學習資源。至今已募集2億2千5百萬,幫助超過17萬5千名老師,贊助了超過40萬個計劃,Facebook及Google更點名贊助。
2. INKLING
出版商+老師,共寫多媒體互動教材
提升「翻轉教室」效率其中一個重要的一步,就是讓家長也瞭解「翻轉教育」。
(Reading Rockets)
對從沒有接受過翻轉教育的家長們來說,「翻轉教室」是個全新的觀念,如果孩子回家告訴家長「我的老師不再在教室教書了,我們現在要看影影片自學。」這可能會造成一些衝擊和誤解。
老師如何幫助學生向家長傳達「翻轉教室」是什麼?並讓家長了解什麼是「翻轉教育」,讓家長在家裡也幫助孩子的學習一臂之力。
第一步:製作一個2~4分鐘影片,介紹你的班級將如何進行「翻轉學習」。
第二步:請學生分享這個影片給爸媽們。
當然,順利讓爸媽們都看到這個影片、並瞭解翻轉學習是個大挑戰,你可以:
談到翻轉教育,你不能不認識這兩個重要推手: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
張輝誠,自創「學思達教學法」,去年九月將課表公開在網路上,歡迎任何人來教室觀課。
在中小學教學現場掀起了「學思達風潮」,臉書上的學思達社團,短短幾個月已經吸引將近七千名成員。張輝誠憑著自己和網路的力量,短短一年內,敲開過去緊閉的中小學教室的門,讓開放教室、公開觀課成為中小學教師公認的專業成長方法,做到了教育部十幾年來希望推動卻做不到的事。
葉丙成,不是師範教育體系出身,沒有中小學教學經驗,卻是現在談到翻轉教育時,最能貼近中小學教師的大學教授。葉丙成為中小學教師的研習注入鮮活的能量,每一場演講,都讓中小學老師心有戚戚焉,覺得被激勵與鼓舞,想要一起為教育做更多的努力。
這場對談中,他們分享了這一年對國中小教育的觀察,提出老師的新定位。兩位老師也對家長提出了具體又實用的建議,讓父母們在家也能翻轉教育。
「沒有一個韓國媽媽可以忍受自己的小孩不是第一」氣溫微寒的四月天,韓國首爾市街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櫻花,在京畿道一山的咖啡館裡,徐姓貴婦媽媽坦承。她的兩個男孩,一個月補習費超過台幣十萬元,國中後,每天補習念書到半夜一點才睡是家常便飯。這位媽媽道出了韓國人的共同意志:爭第一。
韓國「爭第一」的動機除了面子問題,更像一種「死也要往上爬」追求「保命符」的決心。
十七年前那場一夕間讓整個國家經濟瀕臨破產、家破人亡的亞洲金融風暴,讓現在身為中小學生家長的一代餘悸猶存。「旦夕巨變」的危機感,迫使原本就好強的韓國人意識到:唯有不斷向上,成為強者中的強者,才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個人如此,國家亦然。
親子天下雜誌(57期)越洋採訪,帶大家前進韓國教育現場,觀察他們如何以整型的魄力,拼出創造力的世代。
影片中特別收錄韓國「梨泰院小學」與「遊戲科學高中」許多精采卻沒有曝光的照片!一同跟著親子天下研究編輯李岳霞的解說,一起走進韓國的教育現場吧!
「修讀文學」是為了找尋篇章的深層意義,賞析文學作品時,我們常想窺探文字的底層,領略書表層下的意念。但更多時候,我們多是對著書本想著,究竟可以發掘的有多深,究竟怎樣拈來好主意,寫出好作品?
兩個重要的思考步驟,幫助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第一步:訓練洞察力
沿著蛛絲馬跡,從多種問題把握其核心的能力,透過觀察,窺探人物角色的表現和行為,發掘出他們真正的情感和動機,見微知著,零碎的碎片加起來,湊成有意義的課題。
例如:《傲慢與偏見》,達西先生公然表達對伊莉莎白的不滿,起初,你可能以為達西先生只是個刻薄的人,不過,運用你的洞察力,你會發現到其他微小的事,達西先生對著伊莉莎白時,雙眼流露的愛意、伊莉莎白在身邊時,達西先生顯得侷促不安,加上達西先生社會地位遠高於伊莉莎白,觀察的出,這當中另有內文,就這個例子來說,洞察力會告訴你達西先生的表現與內心的愛慕之情自相矛盾,因為兩人的貧富懸殊,令他深信兩人的愛情不會開花結果。
思考著這些微小的線索,讓我們洞察到更寬廣的意義,從而在文章探討這本小說當中的表面與真實、財富與社會階層的影響力、以及傾慕與愛戀不可計算的本質,這就是深層意義。
第二步:瞭解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