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班級閱讀活動該如何推動?帶領過程中可以掌握哪些技巧?喜歡和孩子玩成一片、任教於台中縣大元國小的老師蘇明進,分享他從四個層面去進行閱讀活動的經驗。 翻開孩子潘潘的聯絡簿,映入眼簾的是她急欲分享的喜悅心情:「老ㄙㄨ,跟你說哦,我這個星期,已經看了三本優質好書了,這三本書都好好看!我發現書真的超好看的,我下次一定要看更多書......」 孩子能這麼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我想,這也是每一位努力推動閱讀教學的老師,最想得到的甜蜜回饋吧! 我自己在班上很努力的推動閱讀教學,因為我知道在國語授課時數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唯有「閱讀」和「寫作」,才能統整孩子腦中的語文知識,讓孩子的語文能力不至於下降得太多。 不過說真的,「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並不會憑空出現;得靠老師的規劃與引導,才會有所成效。班級裡的閱讀活動該如何推動呢?通常我在班上,會分成四個層面來進行,包括:
你還記得自己認識的第一個字嗎?對台灣的學生來說,學習拼音ㄅㄆㄇ是進入文字領域的第一道門,然而,同樣使用正體中文的香港小學生卻直接識字讀書,這種學習方式,看起來是否不可思議?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說,這種識字法不但有效,而且能學得更多、更快。 研發「綜合高效識字法」的港大教授謝錫金說,從前的中文識字教育強調寫字,卻忽略認字的重要性。「識字,要從認字開始。」謝錫金解釋,識字3步驟:「認字、寫字、用字」,認字必須透過大量閱讀,過去的教育強調寫字的筆順與結構的正確,卻也限制了學習的數量。 複雜的字 非常難忘 「綜合高效識字法」強調大量閱讀,讓學生提前閱讀「難」字。他解釋,低年級學習認識複雜的字,但是不學寫字,以圖像方式記住字的形狀。比如「龜」,非常難寫,但是很容易記住,低年級學生了解烏龜的意思與發音,再連結字型,以後看到「龜」字,腦中就可以產生連結,雖然不會寫,但是絕對很難忘掉。 謝錫金指出,設計課程應先教生活中常用而筆劃多的字,但是練習書寫的字,筆劃愈少,愈容易抄寫,應讓初學習寫漢字的學生先寫筆劃少的字,以免減低學習興趣,筆劃多的字則減低抄寫數量,減少壓力。同時,一篇課文的字不必一天學完,不要揠苗助長。
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是學校教育的通病。培養說故事的能力,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李察巴哈(Richard Bach)有個非常叛逆的兒子詹姆士,他念到九年級就跟父親說,學校教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要中輟。他十六歲設計電玩遊戲賣給公司,二十四歲做到蘋果電腦公司軟體測試部的經理,是自我教育成功的好例子。 他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學校教育的通病: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他說找出任何兩件事的關係就是創意的來源。他訓練員工的方式是給他們一堆事實,請他們講個故事出來。當講得出故事時,他們就了解這些事實背後的關係了。 故事是把事情合理化,我們會把重點包含進故事中,忽略我們認為不重要的部份,從講的故事中,他知道員工有沒有抓到重點。所以他說科學是個故事,歷史尤其是個故事。 他曾經請大學教授來教他歷史,但是他要知道的不是年代,而是什麼樣的錯誤是人類一再發生的?偉大的理念怎麼傳播的?文明怎麼發展出來,又怎麼衰微的?他說讀歷史唯一的目的是以古鑑今,永不再犯。
根據2007年8月的美聯社艾坡索斯調查,過去一年有大約25%的美國人沒有讀完任何一本書。 隨著全美的閱讀人口減少,兒童閱讀人數也會隨之自然減少。 當父母們不再閱讀,他們也會難以推薦書籍給他們的孩子,這份調查結果預示了一個不樂觀的未來閱讀景況。 然而,閱讀,是一種選擇,父母們能夠選擇以學校提供的機會為基礎來推廣閱讀。 學校能夠讓孩子們閱讀,但是在學校缺乏父母親的引導;作為回家功課的閱讀,對許多孩子們來說,削弱了從閱讀活動中找到閱讀對他們的潛在吸引力。更不好的現象是,有些學校在一般課程中指定書籍作為孩子們閱讀材料,難以讓孩子們對閱讀這件事感到興奮愉悅。許多英文老師,總是認為他們的學生會喜歡讀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一樣,因為猜想或許青春期的孩子應該都會喜歡讀年輕的愛情和以死亡結束的劇情。學校對於教導孩子閱讀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但是他們很少成功激起孩子們對於閱讀的熱情。將喜愛的小說化做考試和報告會讓樂趣減少許多。 父母們就成為了能夠教導孩子們熱愛閱讀的重要角色。電影和電玩提供了大量的競爭遊戲,但是有了正確的管道,你也能夠讓孩子們沒有任何活動能夠勝於一本好書。
從幼稚園進入小學,看來是進入全新的學習環境,但就閱讀而言,選書原則並不會有跳躍式的差異。較重要的差別是,此時是建立獨立閱讀習慣的關鍵期,如何透過選擇適當的讀物,幫助孩子成功跨越障礙,建立閱讀的習慣,進而成為一生的愛書人,是父母需關注的議題... 閱讀是一個連續並且累加的過程,從整個童書的出版看來,供應孩子閱讀需求的出版品從0歲開始直到18歲,每一個階段都可以找到合適的讀物。 從給0到3歲幼兒的各類認知書和簡單故事書;跨越3到12歲階段的圖畫書;給7到14歲孩子的兒童小說、知識類出版品,到給12歲以上孩子的青少年文學。整個出版市場已經成熟到可以滿足每個階段孩子閱讀的需要。 就連原先不受重視,但對建立孩子獨立閱讀能力極有幫助的「橋樑書」,這兩年都有長足的成長,這麼一個銜接完整的童書出版版圖,對家長在選書的過程中,可以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建立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 我想最重要的是有了完整的版圖概念,能幫助協助選書的大人,在選書的過程中,有方向可依循。當孩子從幼稚園進入小學,看來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但就閱讀而言,選書的原則並不會有跳躍式的差異。
拿到一本書,你可以先這樣看 一本還沒展開的書籍,其實封面、封底、折口便已透露許多訊息,幫助我們認識它。這些訊息足以讓讀者決定接下來怎麼讀這本書,甚至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或這篇文章。 封面:書名(書的名字是什麼?)、作者(這一位作者的作品我讀過沒有?我不認識這一位作者,可以去哪裡找他的資料?) 封底:如何介紹書的內容?如何介紹作者?(是宣傳還是事實?怎麼判斷?) 書皮、腰帶:如何介紹書的內容?如何介紹作者?(是宣傳還是事實?怎麼判斷?) 目錄:可不可以連成全書摘要?與書名一致嗎? 全書瀏覽:這是一本有圖有表的書嗎?難詞多不多?章節之間是否必須有聯繫?可以當休閒讀物嗎? 全書瀏覽,理解效率高 拿到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不要從第一個字,一頭栽入就開始讀。進入閱讀前一定要概覽,目的在確認要以什麼方法閱讀所要讀的文章或書籍。
本文轉載自教出閱讀力Ⅱ─培養super小讀者 很多人以為推動閱讀就是「讓不看書的孩子看書」或「教孩子看很多書」,所以父母努力買很多書給孩子,或者帶孩子到圖書館借很多書;學校舉辦閱讀達人競賽,誰看的冊數多,就可以獲得獎勵;父母和老師都認為只要孩子願意讀、喜歡讀,閱讀力、理解力自然提升。可是,為什麼政府、學校、圖書館推動閱讀多年以來,我們中小學生在全球閱讀能力評比的成績卻不理想?教育主管機關覺得沒有面子,希望找到原因;老師和家長也很焦慮,紛紛尋求教導閱讀的良方! 閱讀理解是一個建構知識的歷程,能理解即是能夠解釋資訊,能夠連結已有知識和新資訊,能夠運用資訊。讀很多書,但沒有讀懂,或者沒有達到理解的程度,這樣的閱讀對孩子的幫助是很有限的。 那麼,要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力呢?例如,一本看似沒有結局的故事,其實,作者在字裡行間,或在圖畫裡給了很多線索,孩子有沒有找到這些線索,能不能找到這些線索,繼而根據這些線索去推論結局呢?這些種種都與孩子的理解力有關。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母親每天為小孩朗讀,可以激發小孩天份,對小孩的認知有正面幫助。這項研究的對象為5歲幼童,結果顯示,有母親每天朗讀的幼童,在認字測驗上表現較好,所謂認字測驗是指讓幼童看一張圖片,然後要求他們說明圖片是何物… 根據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媒體報導,由該國政府委託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母親為小孩朗讀,和小孩在5歲的成績有相關性。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沙迦(Sharjah)公國無疆界知識籌組委員會(Organizing Committee of Knowledge without Borders)副主席馬萬‧沙卡爾(Marwan Sarkal)表示:「根據政府委託英國教育研究中心進行的這項研究,母親每天為小孩朗讀,而且認為此舉可以激發小孩天份,對小孩的認知有正面幫助。」 知識無疆界籌組委員會的目的,在於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培養閱讀風氣。 馬萬‧沙卡爾表示:「這項研究檢視幼童的早期教育評估(foundation stage profile),即教師對幼童讀完幼稚園一年後的成就評量,並且評估超過8千名5歲幼童的認知能力,還透過問卷評量學生的行為。」
「吐瓦魯、吐瓦魯,歡迎、歡迎、歡迎!」熱鬧的打擊樂與孩子的呼聲,台灣邦交國吐瓦魯總理葉雷米亞昨天在台北市平等國小,向孩子訴說全球暖化對吐瓦魯的威脅,希望台灣政府能為減少溫室氣體盡力,幫助吐瓦魯免於沉沒。 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如長蛇般的島國,全島面積約26平方公里,全國人口僅有8千人,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少的國家。由於地勢極低,近年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吐瓦魯深陷於海水淹沒的危機中。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表示,天下雜誌日前出版《日漸沉沒的樂園─吐瓦魯》一書,作者山本敏晴走訪世界各國,詢問6歲以下孩童:「妳們心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在吐瓦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是她們美麗的沙灘,但她們的寶貝卻即將被海洋吞沒。 吐瓦魯幾乎沒有天然資源,主要收入來自國外援助。產業雖有捕魚業及旅遊業,但因地處遙遠,每年只有少數旅客到達;當地的沙灘是島上每個孩子的集體記憶。葉雷米亞還記得,16歲時的海灘既大又美麗,但近年全球暖化使海岸線緊縮、被侵蝕,就連植被也遭到破壞。 吐瓦魯在各種國際會議上提出援助的請求,希望各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減緩吐瓦魯被海淹沒的可能性,但危機依舊存在。平等國小的小朋友在聽完葉雷米亞的分享後,分別提出降低暖化的點子。
最近幾年,不少英國人都在擔心一個問題:為什麼《哈利波特》賣得這麼好,竟還有那麼多英國小孩對閱讀完全不感興趣! 各種研究都指出,英國中小學生對閱讀的樂趣正在降低。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NFER)一項二○○四年「兒童對閱讀的態度」調查顯示,英國小孩不再像過去那麼喜愛課外閱讀。二○○七年底公布的「國際素養閱讀調查」(PIRLS)也發現,跟六年前比起來,愈來愈少英國學生會為了樂趣而閱讀。 不愛看書,迷上電玩 更糟的是,許多孩子不愛課外讀物,反而迷上電玩:三七%的英國十歲學生每天玩三個小時以上的線上遊戲,不但比六年前增加,更是全世界最高比例的國家之一。 許多人都看見了危機。「閱讀是快樂的,但卻有小孩把閱讀當成無聊的差事,真讓我傷心,」首相夫人莎拉‧布朗投書媒體,呼籲學校與家長要關心。 「政府不把『樂在閱讀』當成與『學會閱讀』一樣重要,犯了一個大錯,」英國童書桂冠作家、詩人羅森(Michael Rosen)也批評英國政府政策失當,呼籲必須設法讓兒童愛上閱讀。 「兒童學校與家庭部」部長鮑爾斯(Ed Balls)老實承認,「英國有太多小孩不愛閱讀,不只會妨礙他們的閱讀能力,也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與常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