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我在南投信義鄉的人和國小服務,那是個布農族的部落。在推動閱讀上,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繪本是在大腦裡完成,所以要先營造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閱讀的環境。學校花了非常多時間去改善孩子閱讀空間,也曾獲得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那,孩子的閱讀環境被翻轉了嗎?四年前,我第一次接手一年級新生導師。學校大概會在十月底左右,收到孩子的體檢報告。當校護拿來11顆蟯蟲藥時,「真的?假的?」我的驚訝脫口而出,但讓我更震撼的事還在後頭,23個孩子裡面,有5張智能障礙類別的身心障礙手冊。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空前的挑戰,因為人的基因不可能在短時間劣化到這種程度,所以,一定有問題!
我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是雲林土庫鎮立圖書館的館長,同時也是臉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的版主。你一定很好奇說,為什麼粉絲專頁名稱是館長小編?圖書館的工作非常多,包括圖書採購、推廣活動、館舍修繕,還有讀者服務,在規模較大的圖書館,這是交由四個部門負責,但是在鄉鎮小小的圖書館裡,這件事情只有一個人處理,就是館長,甚至臉書的小編都要自己來,所以館長小編就是這樣來的。
新竹縣關西鎮富光國中,是一所位在浪漫台三線和羅馬公路交叉口,典型「不山不市」的偏鄉國中。家庭結構、城鄉差距、缺少多元刺激、文化不利所帶來的弱勢,真實地在富光國中上演。這裡七成的學生,來自隔代教養、新住民、原住民等經濟弱勢家庭。全鎮只有一間美其名為「書局」的文具店,鎮上離學校最近的公立圖書館走路也要將近半小時的路程。學生家中長輩幾乎都忙著務農、種植果樹和在外地工作,所以城市學校相當普遍的家長志工或家長會,在這裡完全無法運作。也因此,許多孩子畢業後很自然地就留在家中幫忙農務、養家,似乎沒有未來的選擇權,對於學習的動機和追求,是無感、茫然的,也不知何謂夢想。
「為什麼要推動閱讀啊?」觀察國中會考題目,有的是文章段落很長、有的是非連續文本,需閱讀說明書、海報作答,最近更常出現的是圖表閱讀。這些都是國文科考題,即使看起來更像數學科,或者是健康教育。學生需要具備歸納統整、圖文轉換、文表統整等能力,才能應付這些題目,這樣看來,閱讀可能沒有那麼輕鬆,而是需要被教學。推動閱讀的目標可分成三部分來思考: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的實踐。
讀寫能力是孩子學習的基礎能力,然而近年來台灣學生閱讀能力差距擴大,成為一大隱憂。
有鑑於此,2021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攜手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共同推動為期五年的「教師厚學計劃」。
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教授,受邀於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上分享「教師厚學計劃」背後的核心理念,以及執行一年後有什麼樣的成效。以下為演講精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