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一趟價值「一億元」的台北之旅,改變來自高雄偏鄉的林文祥一生,「這是終身帶得走的能力,它給我自信心,也給了我表達的能力。」而背後的推手,是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邱劍英攝) 那天,林文祥在學校操場上玩,老師卻突然從辦公室衝出來,對著操場上的他喊著,「林文祥你要去台北了!」 現年26歲的林文祥對記者說,「那個時候小學五年級的我,甚至還沒有意識過來,這是多重大的一件事。」 來自陣頭文化的故鄉 林文祥來自高雄內門區,在高雄山區靠近台南的邊界,從內門到高雄市區的車程要將近1個小時。以陣頭文化遠近馳名的紫竹寺,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居民多數務農。當地的金竹國小老師張超翔指出,大部份的學生不會讀高中,高職畢業以後就回到內門工作,許多人一生都生長在這個一萬多人的平埔族聚落裡。
五月底,教育部在「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中增加「非山非市」、「極度偏遠」兩個分類。許多「非山非市」學校面臨爭取教育資源不易的情況,基金會希望閱讀計劃的苗栗烏眉國小也是其中一員。在這樣的改變下,偏鄉小校的教育方針該如何應對呢? 苗栗縣烏眉國小希望閱讀種子教師黃思峻(左)、陳素菊(右)坐在書車上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今年11月11日,苗栗縣通霄鎮烏眉國小迎來了百年校慶。經過一世紀,除了校園建設改變,學生人數也從7、800人減少到僅剩128人,且多數孩子來自隔代教養、單親等家庭,都市區普遍的課後安親班,在這裡僅有不到一成的孩子參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烏眉國小卻年年有孩子獲得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中作文類獎項,當問起老師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與書寫能力時,兩位老師都非常謙虛地認為,他們沒有特別厲害的方法,只有做以下基本的三點:
「長大後,我想變成一個導遊,因為媽媽總是看著天空的飛機流眼淚,我要帶媽媽回去越南,跟她介紹那邊變成什麼樣子。」來自全台各地偏鄉的孩子,站在台北的舞台上,大聲的念著自己的創作。聽不見孩童生活應有的無憂無慮,卻道出偏鄉外配、隔代教養、家暴,及各種家庭失能的狀況。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蔡宜家攝) 這是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計劃所搭建的舞台,以提升偏鄉閱讀識字率為目的,逐漸牽引家長、教師、校長、各方的志工投入。最終也發現,原來需要「希望閱讀」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所有的人。 有書 才能讓孩子走出去 拿著一張已發皺、寫滿筆記的偏鄉聯盟學校地圖,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談起已走過十個年頭的「希望閱讀」,她時而溫柔、時而剛毅的神情,似母親,也似教師。
「我以為閱讀是為孩子埋下一顆種子,沒想到孩子卻給我一座花園!」穿著一襲花洋裝的李玉玲老師生動形容,信手拈來盡是孩子因閱讀而蛻變的故事。 「小一入學不識ㄅㄆㄇ的孩子,用對了方法,小一下居然認得2800多個字!」
從都會搬到偏鄉, 張嘉成的故事重新繪製中心與邊陲的工作地圖。 他如何用音樂,為孩子們制式的生涯規劃帶來新鮮的想像? 《雷德斯基進行曲》是維也納音樂會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它將聽眾的掌聲編入旋律,每次演奏,都引得台上台下忘情,同樂於悠揚樂章中。 一樣的進行曲、相似的掌聲,在去年十二月,台南柳營太康村民的信仰中心,三太子中壇府廣場前,台上十來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喜孜孜地吹彈演奏。台下平日忙著飼牛、種稻,張家的阿嬤、林家的老爸,在指揮老師親切的台語指導下,迎著黃昏,欣慰而認真地擊掌打拍子。 這支榮獲台南市節奏樂第一名,與奧地利維也納孩子們享受相同音樂童年的樂隊,不是貴族音樂班學生,也不是明星私校子弟。而是偏鄉村落裡,全校只有一四二個學童的太康國小學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