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紐約的風很涼,聲音很吵,我獨自站在投手丘上。燈很亮......。」
「我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要把通知單給爸爸媽媽,同學說:『可是小 Makav 沒有媽媽。』我聽到這句話,心裡有點傷心。」
「我看到爸爸上山賣菜,就算雨很大,他還是不畏風雨的上山賣菜。冬天的時候天氣很冷,下大雨車子還會打滑,但爸爸還是堅持上山賣菜......。」
創作這些圖文故事的,是來自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孩子們。他們有的訴說著自己的願望、有的描繪出他們心中的超人。這些發自內心的創作,常常讓讀者觸動不已。
希望閱讀在推動之初,原本並不想要有比賽的性質,只想純粹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但考量到如果讓這些偏鄉孩子一起參加比賽,可以互相觀摩學習,而且提供了孩子一個發揮的舞台,於是在 2005 年舉辦了「希望閱讀繪本大賽」(後改為「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
提起屏東泰武國小,大家可能會立刻聯想到驚艷國際,屢屢獲得金曲獎肯定的泰武古謠傳唱。在這所幾乎全都是排灣族學生的小學裡,還有著另一個傳奇,那就是每天騎著摩托車到校,教書已經超過 20 年的陳美珍老師。
2002 年,當時的泰武國小還座落在終年雲霧繚繞,海拔將近 800 公尺的大武山山腰。來自平地的陳美珍,剛從台北的學校調來這裡,從那時起,她幾乎每天清晨 5、6 點就騎著摩托車出門,一直陪伴孩子到晚自習結束才又騎著摩托車回家。
由於班上的學生幾乎都是原住民,陳美珍常常跟學生開玩笑:「你們要保護我喔,我是少數民族。」她這位「少數民族」,深愛著泰武,20 多年來,幾乎是用生命在呵護著學生。
「請各位家長記得,孩子需要你的陪伴,而且是正向的陪伴。這一群小屁孩,如果狀況不好,本公司呂家賢,有掛保固,負責售後維修,會負責修理到好......。」
南投人和國小的畢業典禮上,呂家賢老師站在台上殷殷叮嚀即將畢業的學生和家長們。他西裝筆挺,神情慎重,笑中帶淚。雖然這是一所只有 70 多名學生,位在南投信義鄉山腳下的偏鄉小學,但他對這群孩子珍重無比。
呂家賢原本學的是資訊工程,但後來發覺自己並不喜歡跟機器工作。大學時他兼家教,看到學生成長的感覺很棒,於是轉個彎,走上當老師這條路。
20 年前,他從基隆的小學來到山上的人和國小任教,他回憶,看到希望閱讀書車來到學校,「我充滿了希望,覺得一定能夠在偏鄉做些什麼事情......。」然而在偏鄉教書所遭遇的挑戰,給他莫大的衝擊。
有人說,偏鄉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尤其是跟他們年紀較為接近的大學生。這些大哥哥、大姐姐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愛上閱讀,而且提供了正向的角色典範。希望閱讀推動以來,持續招募、培訓大學志工,20 年來,他們與偏鄉小朋友在希望閱讀裡相遇,編織出許多動人的故事。
每年 7 月,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會精選出 100 本優良讀物,在開學前送到希望閱讀聯盟學校。
20 年來,希望閱讀已經送出超過 43 萬本好書,每一本書,都是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的過程。首先,基金會會廣邀各出版社將當年出版的好書送過來,然後由選書委員,從大約將近 1000 多本新書中,選出最適合的讀物。
為了讓選書豐富多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殷允芃一開始就設定選書中,天下雜誌集團的書不超過 15%。從各方邀集的選書委員,包括教學現場的老師、插畫家、知識科普類專家、兒童文學專家,在選書會場討論一整天,最後選出當年的 100 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