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每逢颱風來襲,地勢低窪的台南北勢國小總是很容易躍上媒體版面,校園一片汪洋的慘況,是外界對這所學校深刻的印象。
3 年前,張志全選擇來這裡當校長,親朋好友紛紛勸阻。當時張志全已經擔任了 8 年松林國小校長,而且治校成績優異,松林國小學生人數從瀕臨裁併的 40 多名,躍升到 120 多名。這位翻轉松林國小命運的校長,為什麼選擇學生人數稀少,淹水頻繁的北勢國小做為職涯發展的下一步?
故事也許該從 18 年前說起。當時張志全借調台南市教育局,坐在他對面的是即將擔任松林國小校長的潘豐富。某日黃昏,潘豐富邀張志全一起去松林逛逛,潘豐富對這即將上任的學校充滿熱情,不斷闡述他對這所學校的願景。
台南七股沿海,有台灣最美的夕陽,有世界級的保育動物黑面琵鷺,有數千公頃的潟湖、沙洲、魚塭所交織出來的豐富生態景觀,台南建功國小就座落其中。
19 年前,原本在台北新店國小教書的彭遠芬來到這裡,令她深感震撼的,不只是這裡的美景,還有孩子所面臨的狀況。在那個手機已經流行的年代,這裡有孩子還未曾搭過電梯。複雜的家庭中,孩子乏人關心,老師甚至要到家裡把學生從床上拉起來上學。
彭遠芬初來乍到,目睹當下的狀況,一心想著要帶學生去看看外頭的世界,但這裡的公車經常一天只有一班,遠程的校外教學怕 家長經濟負擔太重。還好當時的校長想出辦法,用花費很低的方式進行校外教學,全部的孩子終於能夠開心地逛逛成大校園,去奇美博物館參觀。
20 年來,每個企業公益夥伴都積極參與希望閱讀計劃,貢獻時間、專業、資源及無限的愛心,讓每個孩子們能在書香中,長出自己的力量,成為更好的人!
台積電|樂當偏鄉師生的靠山
20 年來,台積電有一群人,他們樂於付出自己的假期,甚至自掏腰包,一次又一次深入偏鄉,為孩子說故事、辦活動。這群受過嚴格工作訓練的員工,每一次為孩子說故事前,都滿懷專業精神,不僅接受說故事培訓,還花時間逛書店、找資料、做道具。他們是希望閱讀的好夥伴,他們是台積電的閱讀志工。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在 2002 年成立後,歷經一年多時間勤跑教育現場,深入訪談多位校長、老師過後,決定從偏鄉推動希望閱讀。一開始想從 10 所偏鄉小學做起,但考量到只有 10 所學校不容易帶動風潮,要發揮影響力,創造改變,至少要有 100 所學校一起推動。由於教育部對偏遠學校有明確定義,基金會便行文各縣市教育局,請他們提供偏遠學校名單。
手上拿著這份名單,基金會同仁開始打電話聯絡學校,卻常常被誤以為是要去賣書,甚至是詐騙,常被校方質疑,「要送書給他們,還要幫他們培訓老師,怎麼可能有這樣不求回報的資源?」基金會同仁要非常努力說明用意,才能找到願意聆聽計劃的學校。就這樣一個個縣市地拜訪,先找到一家有意願參與的學校,再由這所學校召集當地其他有興趣的學校一起聆聽說明會,終於有愈來愈多學校願意加入。
希望閱讀啟動之前,為確保能真正落實理念,除了舉辦校長研習營之外,也在北中南東為聯盟學校做種子教師培訓,當時請來劉清彥、張淑瓊等講師講授兒童文學和說故事技巧,也找了洪蘭教授談閱讀與大腦的學習。還請了當時在台北興華國小推共讀的老師來帶領閱讀活動的設計。與此同時,基金會也開始招募培訓大學志工,規劃他們在學期中定期到聯盟小學說故事。
那一年,她小學六年級,坐在舞台邊緣,黑亮的雙眼自信而堅毅地凝視前方,嘹亮地說出《叔公的理髮店》最後一句台詞:「他教會了我,要相信自己的夢想!」舞台上認真表演的邱念慈,生活在台東偏遠的布農部落,而這裡,正是希望閱讀開始的地方。
有書相伴的孩子最有可能翻轉命運
時間要回到 20 多年前。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創辦之初,為了尋找著力點,跑遍台灣各中小學。有一回,基金會同仁邀請《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一同前往台東觀賞海端鄉 6 校閱讀成果展,殷允芃在那裡看到了初來國小新武分校的表演非常驚豔,「我好像看到小林懷民、小羅曼菲。孩子很有尊嚴、很有自信。」表演過後,基金會到新武分校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