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以宋江陣、總鋪師聞名的高雄內門區,是林文祥從小長大的地方。在還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年代,廟口就是他每天玩耍的地方。他不時在腦海裡編織著宋江陣、八家將的奇幻故事。 有一回作文課,老師要同學自創童話,林文祥便把這些廟口景象鮮活地描繪出來。然後,有一天,老師突然從辦公室衝出來,對著操場上的林文祥大喊:「你要去台北了!」原來老師將他的作品拿去參加希望閱讀的「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了,他可以上台北發表作品,進行兩天一夜的學習之旅。 林文祥小六時,第二次參加繪本比賽,以作品《熱鬧》傳神表達家鄉廟會情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第一次看家鄉外的世界 在這之前,他的世界只局限於平日生活的村莊,接觸的只有身邊的親戚、鄰居和同學。小學四年級的那趟台北之行,林文祥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搭捷運、第一次去故宮,第一次登上台北 101、第一次到誠品書店挑一本心愛的書......。
「教師需要哪些支持才可能有尊嚴與幸福?」「學生需要教師哪些支持才有尊嚴與動機?」 研習場地裡,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數十位老師在清華大學陳明蕾教授的帶領下,圍成一圈娓娓訴說著自己的感想與困境。這是「教師厚學計劃」研習的一個段落,重點在討論如何照顧老師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上完這堂課之後,回去應該很久不會罵學生了,」參與研習的南投隆華國小謝文隆老師打趣地說。 教師厚學計劃更新教學策略 「教師厚學計劃」是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發起,和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以及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共同推動的教師培訓計劃。它的特色是以閱讀心理學與大腦科學為依據,針對中文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教學方法。 自從 2007 年課綱調整之後,語文課多了一堂,「多的這一節課,要做什麼?是更多的抄抄寫寫嗎?柯華葳老師當時帶著我們一起發展出厚學計劃來回應這些改變,」負責厚學計劃的陳明蕾解釋,這是一套教學的新佈局,讓老師知道一周六堂語文課,該怎麼安排,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建構他們讀寫、表達想法的能力。
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必須搭船、搭飛機、換車再轉車,凌晨 2、3 點就起床,不遠千里而來,為的是參與一場心靈、視野與腦力的交流大會。他們雖然來自偏鄉,卻被許多人所看重。國學耆老、AI 科技專家、美學大師、銀行家、企業高層,都願意傾囊相授,甚至親自招待他們參訪。因為這群人,背負著很多的期望。 他們是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校長們。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從 2005 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希望閱讀校長研習營」,藉由跨領域的學習與參訪互動,培養這群校長的大視野、大能力。
訓練 AI 聊天機器人,傳承即將消失的族語;訪談社區長輩,設計青銀共融課程;發現「大自然的清道夫」,解決剩食問題......。這一個個兼具創意與實用的問題解決方案,來自於台灣偏鄉的國中學生團隊,他們透過希望閱讀所舉辦的「國中專題研究競賽」,展現了讓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十年磨一劍,體質大翻轉 2014 年,希望閱讀邁入第 10 年,也是台灣邁入 12 年國教的時刻,全球教育愈來愈重視探究與實作的能力,希望閱讀在當年開始為偏鄉國中舉辦「國中專題研究競賽」,藉由各種生活化的問題,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周遭的現象,並透過團隊合作,找尋解決方案。 國中專題研究競賽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周遭的現象,並透過團隊合作,找尋解決方案。(凌爾祥攝) 10 年來,透過參與這項競賽,許多學生、老師,甚至整所學校都有了很大的轉變。
「紐約的風很涼,聲音很吵,我獨自站在投手丘上。燈很亮......。」 「我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要把通知單給爸爸媽媽,同學說:『可是小 Makav 沒有媽媽。』我聽到這句話,心裡有點傷心。」 「我看到爸爸上山賣菜,就算雨很大,他還是不畏風雨的上山賣菜。冬天的時候天氣很冷,下大雨車子還會打滑,但爸爸還是堅持上山賣菜......。」 創作這些圖文故事的,是來自希望閱讀聯盟學校的孩子們。他們有的訴說著自己的願望、有的描繪出他們心中的超人。這些發自內心的創作,常常讓讀者觸動不已。 希望閱讀在推動之初,原本並不想要有比賽的性質,只想純粹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但考量到如果讓這些偏鄉孩子一起參加比賽,可以互相觀摩學習,而且提供了孩子一個發揮的舞台,於是在 2005 年舉辦了「希望閱讀繪本大賽」(後改為「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

頁面